人们常说,我们如今所经历的一切都能在历史的长河里找到答案。启事在教诲,成事在榜样。高二三的同学们,面临挑战,面对转折,在拼搏奋斗的道路上,规范自己行为,提升自己认知,寻找榜样的力量。今天,在新学期行为规范月之际我想跟大家分享两句跟榜样有关的话。
第一句话:循榜样之光,悟成长之理。
“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此刻站在高二、高三的关键节点,我们既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成长的追光者,追着榜样的脚步,就能更清晰地看到“努力该有怎样的模样”,更坚定地走好眼前的每一步,就能为接下来的成长找到更清晰的方向。
“榜样”就在身边。23班的侯泓鑫同学课间写作业或读背单词、饭后带书去学习、假期认真补弱、主动学习,从不浪费一分钟;37班的王馨悦同学,每天早读早早就位、专注认真、腰背挺直、声音洪亮,除了完成老师留的早读任务外,空闲时间还能复习几道错题,记住几个常用的优美句子,就是“珍惜时间”的哲理——他们用行动告诉我们,“高效学习”不是口号,而是抓住每一个当下的坚持。24班宋卓航、王润丰同学面对数学难题时,不焦躁、不放弃,认真抠题,在草稿纸上一遍遍演算,直到解出答案,就是“直面困难”的哲理——他让我们明白,“克服挫折”不是靠运气,而是靠“再试一次”的韧性。还有24班的张云伦同学,每次考完试,都会认真分析错题、整理思路,哪怕进步只有几分也不松懈,就是“持续进步”的哲理——他用细节证明,“优秀”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一次次复盘里慢慢积累的。甚至是始终保持桌面整洁、作业书写工整,把“认真”刻进细节里的同龄人。这些同学没有讲过什么大道理,却用日复一日的行动与坚持,把“优秀”变成了习惯,把“如何学习”“如何坚持”“如何成长”的答案,清清楚楚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跟着榜样学,学着榜样做。” 我们不必把榜样想得遥不可及,更不用觉得“我永远追不上”。其实向榜样学习,不用一下子做到“完美”:今天比昨天早到教室几分钟,就是在向“早起的榜样”靠近;遇到难题时多思考五分钟再求助,就是在学“坚持的榜样”;候课投入、自习专注、作业认真写好每一个字、每一道题,就是在学“细致的榜样”。把对榜样的敬佩,变成一点一滴的行动,每天多学一点、多练一道题、多反思一次,不骄不躁、一步一个脚印,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靠近目标,成为别人眼中“值得学习的人”。
第二句话:以贤为镜,自省笃行。
《论语》中有句经典箴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句话告诉我们,看见品德高尚、做事优秀的人,就要主动向他学习,争取和他一样;看见做得不好、有不足的人,更要反观自身,检查自己是否也有同样的问题。此刻的我们正处在高二三——这个知识积累、习惯养成、品格塑造的关键阶段,这句话恰是我们成长路上最实用的“指南针”。
先来说“见贤思齐”。在我们身边,从不缺少值得学习的“贤者”。课堂上总能快速跟上老师思路、主动提出深刻问题的24班杨奥特同学,他背后是课前认真预习、课后及时复盘的扎实;作业总是字迹工整、条理清晰的39班董娆颔同学,她坚持的是“把每一件小事做到极致”的态度;在面对考试失利不抱怨、默默制定补弱计划、期末夺得五校第一的38班王正熙同学,他拥有的是“不被挫折打败”的韧性。这些“贤者”不是遥不可及的“学霸”,而是我们每天相处的伙伴。看见他们的优点时,别只停留在“他好厉害”的赞叹里,更要思考“他是怎么做到的”——把他的预习方法学过来,试着像他一样整理错题,模仿他面对困难的心态。“思齐”不是盲目攀比,而是找到可以借鉴的方向,让别人的优点成为自己进步的阶梯。
再来说“见不贤而内自省”。这一点往往比“思齐”更难,却更重要。看到有同学进教室晚、上课走神、自习不专注、撒癔症、说小话、跑操侯操应付时,别只觉得“他不认真”,要问问自己:“我有没有忍不住开小差?”看到有同学作业拖延、甚至抄答案时,别只批评“他不负责”,要反思自己:“我是不是也有过‘明天再写’的侥幸心理?”看到有同学因为一点小事和伙伴争吵,抱怨老师布置作业太多,手机、闲书、发型、课堂管的太严时,别只觉得“他脾气差”,要检查自己:“我有没有过只顾自己、不懂体谅的时刻?”这些看似微小的“规范”,实则是在培养我们的“自律意识”。“内自省”不是揪着别人的缺点不放,而是把别人的不足当作“镜子”,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自律自省的人,才能更好地掌控自己的时间和人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才能让学习成长“事半功倍”。希望同学们端正态度,把行为规范融入日常,让自律自省成为一种习惯,让习惯成为一种力量。
同学们,高二三是成长的“爬坡期”,也是习惯的“定型期”。愿我们都能擦亮眼睛,看见身边榜样的光芒;愿我们都能迈开脚步,跟着榜样的方向前行。当我们把“榜样的哲理”融入每天的学习与生活,就一定能在未来的日子里,全力以赴、不留遗憾,成为更好的自己,甚至成为别人眼中的“榜样”,用努力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上一篇: 启新程眺望山海 砺壮志再添锦绣(李伟强)
下一篇: 国旗咏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