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月考鉴得失,期中启新程 ( 韩华瑾)
时间:2025-10-27 09:04:40 来源: 浏览:52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月考鉴得失,期中启新程”。

迎着朝阳,国旗飘扬,我们齐聚于此,心中既有对过往的审视,亦有对未来的期许。正如荀子在《劝学》中所言:“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刚刚过去的月考,正是我们求学之路上积攒的“跬步”与“小流”。它是一次检阅,更是一次奠基。我们既为取得优异成绩和显著进步的同学感到由衷的骄傲,也为我们在征程中暴露的不足而深刻反思。此刻,我们站在月考与期中考试的连接点上,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出发;分析,是为了更高地飞翔。

首先,让我们共同回顾月考,在成绩分析中明得失、知进退。这次月考,我们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同学凭借扎实的功底和稳定的发挥,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是我们的榜样!同时,更多同学,通过自身的刻苦努力,实现了跨越式的进步,他们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为他们喝彩!掌声之余,我们更需冷静审视。月考如同一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我们学习中的“礁石”与“浅滩”。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如何更好地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果呢?给大家几点提醒。

1.扎实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部分同学对课本的基本概念、公式定理、核心词汇掌握不牢,似懂非懂,导致在考试中“一看就会,一做就错”。这提醒我们,回归教材、梳理主干、强化记忆,是提升成绩的基石,容不得半点马虎。

2.提高卷面书写加强答题规范。“字如其人,文如其面。”一份卷面潦草、布局混乱的答卷,如同蒙尘的明珠,难以让阅卷老师发现其内在的光华。而答题步骤不全、逻辑不清、术语不准,则如同宝玉有了瑕疵,价值大打折扣。这不仅是习惯问题,更是态度与思维的体现。请同学们务必在日常作业和每一次测验中,有意识地训练书写工整、卷面整洁、答题合乎规范。

3.锻炼阅读与信息处理能力。无论是文科的材料解析,还是理科的审题立意,都对我们的阅读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部分同学面对较长篇幅的文字或复杂的图表时,存在畏难情绪,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核心意图的能力不足,导致理解偏差,答非所问。这要求我们增加有效阅读,学会在文字间“拨云见日”,抓住要害。

4.提高灵活变通与知识迁移能力。“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诗句告诉我们,知识需要活学活用。考试中,一旦题目换个角度或综合多个知识点,部分同学便感到束手无策。这暴露了我们平时学习停留在“记忆”层面,缺乏深度的思考与举一反三的练习。我们需要努力构建知识网络,打通章节壁垒,让知识在脑海中“活”起来。

5.勤于总结,触类旁通。做题不在多,而在精。做完一套题,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总结题型、归纳方法、反思思路。尝试“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锻炼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灵活应变的能力。

6.稳定心态,劳逸结合。苏轼在《晁错论》中写道:“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冲刺阶段压力增大,更要学会自我调节。保持规律的作息,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与同学老师积极沟通,以饱满的精神和乐观的心态迎接挑战。

最后,我也要对老师们说几句。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悉心指导与辛勤付出。在接下来的冲刺阶段,希望我们做到:

1.聚焦课堂,提升效率。课堂是主阵地。我们要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做到重点突出、讲解精炼、互动充分。管理好课堂纪律,营造专注、高效的学习氛围,让每一分钟都产生最大效益。

2.研究学情,精准施策。要密切关注月考后学生的动态,特别是针对暴露出的共性问题和个人短板,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和小专题突破。作业布置要精选精练,反馈要及时有效。

3.加强辅导,培优补弱。利用课余时间,做好个性化的辅导工作。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向更高层次迈进;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鼓励和方法指导,帮助他们重拾信心。

老师们,同学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求学之路固然充满挑战,但只要我们目标一致,师生同心,其利断金。月考的篇章已经翻过,期中考试的战鼓正在擂响。让我们把这23天当作磨刀石,磨砺出锋利的思维之刃;把这23天当作加油站,加满知识与信心的燃料。

相信,在不久的期中考试中,我们高一、二年级的全体同学,定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用更加优异的成绩,书写属于我们的新的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