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打破自我设限 做最好的自己(张林立)
时间:2024-01-15 14:06:59 来源: 浏览:468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论语》上有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冉求“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孔子说“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这段话的意思是,冉求说:“我并非不喜欢老师您的学说,而是我的能力不够啊。”孔子说:“能力不够的人半途而废,而你现在是给自己画了一条界线。”

人的能力有限,“力不足”是人人都会有的念头。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在困难面前,正视自己能力的不足,知难而退,未尝不是一种明智。然而,当我们还未尝试便对自己说算了,我肯定做不到时,真的是“自知之明”吗?抑或我们只是如冉求一样,给自己画了一条界限呢?

众所周知,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在说自己“力不足”时,我们需要理性分析:我们是真的“力不足”,还是只是心理上恐惧失败?

如果没有实践根据,那我们的“力不足”就有可能是对自己的认知偏差。有心理学研究发现,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损失带给人的心理效应更显著损失厌恶是人类的天性。因此,在结果未卜的机遇面前,人们更容易因潜在的风险而选择放弃,而不会因同样潜在的成功而选择尝试。许多同学或许都有这种体验:由于某些外力,我们“被迫”做了自认为“肯定做不好”的事,结果却并不像设想的那样糟糕。由此可见,我们认定的“力不足”未必真实。龟缩在舒适区,习于苟且,打着“我就是不够聪明”、“我就是拖延癌”、“我就是三分钟热度”的旗号,想把责任都推卸给不可知的命运吗?不!抛开所有的借口,走出自我设限的怪圈,也许你会发现更多精彩。

当然,不为自己设限并非盲目乐观,更不是精神胜利。恰恰相反,不为自己设限的基础正是坦然面对失败。大考过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同样对着一份千疮百孔的试卷,想到的是“我果然就是学不好”还是“我在这些地方做得不够好”,决定了我们怎么迈出下一步。人是变化发展的,过去的失败不能预示未来会失败,此时的“力不足”也不等于永远“力不足”有谁是生来就会说话走路的呢?“我不会”给我们的启示不是“我不会,所以我不行”,而是“我不会,所以我要去学”。所有的“力不足”都是暂时的。它们不是不可撼动的诅咒,而正是需要我们发奋努力的方向,是成长道路上需奋力翻越的座座山峰。

纵观历史,从汽车到飞机,从计算机到人工智能……曾经的痴人说梦一件件变为现实,人类的想象力一次次被人类的创造力刷新。在这背后,正是那些不相信“力不足”的人用行动开拓着人类认识的疆域,推动文明突破时代的局限,走向无穷的远方。

再退一步,难道失败就全无意义吗?做不到的事就不值得做吗?孔子一生致力于恢复周礼、天下大同。在其有生之年这无异于镜花水月,因此,石门的看门人称他“知其不可而为之”。但直到今日,我们仍在这里共同学习《论语》,谁又能说孔子一生的奔走全无价值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即便力不能至,即便事不可为,为之付出的努力仍然具有意义。

人生是有着很多可能的,相信自己的潜能,相信自己的价值,每个人都有潜力,都能打破自我设限,成为更好的自己。最后祝愿每位同学备考顺利,期末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