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学科大牛、各位全科小牛们,大家现在好!
上学期我们谈“考后复盘再提升”,这一次我们讲“考前提分的非智力因素”。
考试超常发挥,关键在于心态和状态。
1、考前紧张很正常,中等水平的压力能激发最佳表现。如果考前出现心跳加速、手心出汗,说明身体在分泌肾上腺素帮助我们集中注意力,适度焦虑不仅是大脑的防沉迷系统启动的表现,更是你超常发挥的入场券。
2、遇到难题别惊慌,你慌了,别人就稳了;你不慌,别人就黄了。上场前,接受“我不可能全会”的设定,把“我要考满分”变成“我要把会的都做对”,积极的心理暗示能显著提升内心的自我效能感,结果一样令人惊喜。
3、自信源于扎实的基础和充分的准备。考前24小时,应当停止刷新题、背新公式等新知识摄入,更应专注于高频重难点的复习,充分利用课堂、课下、自习课的时间、用“说、写、画”等输出方式代替“看、听、读”等输入方式,让已有的旧知识进入随时待命状态,保持好战略定力,稳住呼吸,只待开考信号发出,即可迅速点亮大脑中的整个知识蓝图!
4、成功者一定是一个长期主义者!
世界上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记忆的即时反应,比如给物体一个外力,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加速度;比如快餐店的钟点工,工作结束立马就可以获得报酬。但是世界上更多的因果关系是积分关系。
积分关系的第一个特点是累计效应,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其实并不仅仅是当时的原因造成的,而是很长的历史积累的结果,比如一次考试的失利大概率跟你前一天的休息状态关系不大,而是跟你长时间的努力程度和学习方法密切相关;积分关系的第二个特点是滞后,短暂的刻苦学习常常并不能马上获取成功,长期的坚持才能有好的结果,甚至会产生指数级的复利效应。
你蓄势待发,这一次,你一定行!
掌握考试技巧,向每个环节多要一分。
1、 向审题精准要一分
碰到难题,不必惊慌,虽然这道题你不一定能解,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道题一定有解!有了这份确定性作保障,同学们即可大胆将题目所给信息抽丝剥茧、条分缕析,思路就藏在题目的关键词和限定条件当中。再看一眼,你一定行!
2、 向答题规范要一分
习惯是主宰人的力量,不管是小练、小测、还是考试,答题时划关键词、写清每一个步骤,层次分明都是让规范成为肌肉记忆的良好习惯。这样,你才能少丢冤枉分,多拿细节分。
3、 向书写工整要一分
工整的字迹让阅卷老师一目了然,混乱的卷面可能让正确答案被“淹没”。大脑在提取语义时倾向于整块提取,混乱的卷面可能造成阅卷老师提取信息失败从而失分。
4、 向时间合理分配要一分
在等待开考的时间里一定要先纵览全卷,初步确定客观题和非选择题的考核题型和考察难度,先从简单的部分做起,把会的先做对。大脑有时也像机器一样,需要先预热一会儿,思路打开后难题也就不在话下了,切忌在刚开考时在个别题目上多做纠缠。
5、 向基础全对要一分
基础题最容易得分,也最容易失分。越容易的题目越要仔细,既然会,就要保证对。这一次,马虎大意不应该再出现在你的考后归因分析中。
6、 向答题分步骤要一分
尝试将问题分解成小问题,每解决一部分、每写完一个公式、原理就得分,即使最终无法完全解答,也能获得部分分数。
7、 向最后15分钟要一分
上一次考试还剩15分钟时,你的身体开始出现帕金森早期症状,右手不受控地高频震颤,大脑的记忆宫殿瞬间坍塌。上一次的惨不忍睹还历历在目,这一次的极限时刻该如何绝境逢生?
首先停笔、调整呼吸,强制大脑重启;然后先抢救选择题、填空题等客观题;再抢救有解题思路的大题的前两问,对于实在做不出的压轴题最后一问,佛系一些,不如就留给平行宇宙中的自己吧!这一次你一定会沉着冷静,将考场的惊魂时刻变成剧本逆袭的精彩转折!
最后,祝愿同学们考的都会、蒙的都对,即使不会,答案也能让老师笑出眼泪!
你已准备就绪,这一次,你一定行!
上一篇: 提质增效,砺剑期中(苏梓璇)
下一篇: 在反思中成长,在奋斗中前行(王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