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东风浩荡祭忠魂,青春激扬踏征程。当四月的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掠过校园,当清明时节的雨浸润着草木的枝桠,我们站在国旗下,既追思先辈的足迹,也凝视着脚下通向未来的道路。今天,我想和大家谈谈三个关键词:生命的觉醒、时间的重量与奋斗的品格。
一、在慎终追远中读懂生命的厚度
清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刻度。当我们为祖先扫墓、向英烈献花时,触摸的不仅是血脉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接力。那些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名字,那些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故事,都在诉说着一个永恒的真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度,而在于燃烧的烈度。
同学们,百年前的同龄人在战火中读书、在流亡中求学,用知识作火把照亮民族的暗夜;今天的我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聆听着老师的谆谆教诲,在知识的海洋里扬帆起航,却更要警惕精神的懈怠。清明节不是休憩的终点,而应是觉醒的起点——当我们凝视先辈的脊梁时,更要挺直自己的脊梁。
二、在自主管理中锻造时间的韧性
近期,关于双休日学习安排的讨论不绝于耳。有人说这是难得的休整,有人视之为弯道超车的良机。但我想告诉大家:比时间分配更重要的,是时间质量的淬炼。
科学作息不是躺平的借口。回想前几次公休回家,个别同学出现5+2<7的现象,回家后抱着手机废寝忘食,美其名曰“在学校累了,放松放松”,且对家长的提醒置之不理,对于周末作业更是抛到九霄云外,返校后状态也是令人堪忧。宿管都知道返校当晚是学生们睡得最香也是最快进入休息状态的。早晨多睡的一小时,可能让我们错过记忆的黄金时段;刷短视频的两小时,足以精读一篇英语时文。自主管理不是放任的自由——真正的自律,是把手机调成专注模式时的果断,是把周末计划细化到分钟时的清醒。那些考入985和211院校的学长们,他们回家公休的日子从不是被床榻和娱乐填满的荒漠,而是由错题整理、深度阅读、体能训练构筑的绿洲。
我校2024年高考物理类刘旭雅同学考到兰州大学,她就是在高一时利用公休时间整理完高中英语知识点,她的笔记本也成了学生们心目中的“状元笔记”。
同学们,当你在周末选择早起晨读时,你的笔尖正在雕刻未来;当你放弃游戏攻克难题时,你的思维正在突破茧房。时间从不会辜负清醒的耕耘者,它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把坚持的沙粒磨砺成珍珠。
三、在攀登峭壁时磨砺心智的锋芒
面对立体几何的迷宫、有机化学的密林、文言典籍的深潭,有人叹息“学业如天堑”。但我想说,正是这些“难”,才是青春最好的磨刀石。
你看那数学压轴题,表面是冰冷的公式,内里却涌动着逻辑的美学;你听那英语长难句,看似缠绕的从句链,实则是思维跨栏的竞技场。当我们用三个晚自习死磕一道物理大题,当我们在错题本上留下第十遍推导过程时,我们锻造的不是简单的解题能力,而是面对困境时百折不挠的心性。
同学们,此刻的校园正上演着最动人的生命叙事:银杏树的枝头悄悄探出嫩绿的新芽,北院的桃树也争相绽放。而你们——十六七岁的少年,不正该像这春天的草木般野蛮生长吗?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马。让我们把每个清晨看作命运的馈赠,早读时的声声诵读,要让古人“为往圣继绝学”的志向在胸腔共鸣;课堂上的每个追问,都要迸发出苏格拉底“产婆术”的思辨光芒;晚自习的每页笔记,都要留下居里夫人在实验室般的专注印记。
看,晨光已染红天际线,那是先辈用热血浇灌的黎明,更是时代为我们点亮的灯塔!听,远处工地机器的轰鸣,正与我们早读的声浪共振交响!当我们在清明节追忆那些长眠地下的英魂时,最好的缅怀不是眼泪,而是接过他们手中的火种,让中华复兴的火炬在我们这一代燃烧得更加炽烈!让我们做时间的主人,不做安逸的囚徒;做难题的勇者,不做畏难的逃兵;做梦想的匠人,不做平庸的看客!让2025年的这个春天,成为我们生命拔节生长的历史见证!
谢谢大家!
上一篇: 怀鲲鹏远志 展骐骥伟力(裴涵冰)
下一篇: 提质增效,砺剑期中(苏梓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