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想上好一堂课,也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今天我分课前、课上和课后三方面与大家交流一下我的备课体会与心得。
一、课前
一是看课本。首先在上课之前,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下节课要上的内容从头到尾仔细看一遍、分析一遍。大到课本每个例题的解题步骤,小到课本旁边的提示语和课后习题。先预习一下课本,大概知道这节课主要要讲哪些知识点。想想,这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这些知识是以哪种题型去考。虽然我已经带过几轮了,但是还是做不到一看这个知识点就马上想起所有题型。这一点我就非常佩服我们组王建更老师,说到那个知识点就知道哪年高考哪道题考过。
二是看教参和参考资料。预习完课本之后,首先我会看看教师用书,看看本节的设计思路。然后参照《优化设计》和《步步高》先看一下教学重难点,与我所想的是否一致。参考资料会把这一节的内容按照上课的思路,分成几个版块。每一版块会有非常详细的知识讲解、例题、以及易错点,我把自己我上课容易讲漏的地方和我平时没有想到的某个比较好的解题技巧用红笔标注出来,这样上课的时候就不容易忘记。在这里主要是把握重难点,了解某个知识是以哪种形式去考,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学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三是刷题。主要是把《优化设计》《步步高》和《高考必刷题》上面的题做一做,这样我们会更加清楚这个知识点是以怎样的形式去考,哪个知识点反复考,这个是最重要的,只有通过刷题,我们才能更好的知道上课要着重讲哪些知识,上课的时候需要给学生搭建哪些梯子,学生要掌握哪种题型的解题技巧。
四是看教学视频和听课。在基本内容准备好之后,在上课之前看一下网上比较好的优质课视频,一般我会在“智慧中小学”和B站上看两三个。这会让我在上课的时候更得心应手。此外听课是进步最快的途径。在听课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这个知识点、这个老师是这么导入的,这个导入的方法我之前怎么没有想到。对于视频上某些老师的讲解,你会有焕然一新的感觉,收获会很大。也可以去同一年级别的任课老师那里去听课,听课会让你收获更大。上周我听了我们组新老师王楚和杨文杰的课。虽然她们俩是新老师,但是我收获很大,王楚的板书特别整齐,字写得也漂亮,知识点排列得很清楚。文杰的知识点讲解得特别细,学生当堂理解得很好。
五是写教案。如果上面几项做好了,最后一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且写完教案之后,总是有想补充的例题,或者比较好的解题技巧,或者有遗忘的知识点,我觉得用便利贴也是比较好的方法,想补充多少都行。
其实备课也没有完全绝对的某个方法,每个老师都有自己喜欢并擅长的方法,这就像每个老师的教学风格一样,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二、课堂上
在课堂上我认为把握好两点很重要。一是课堂的节奏。回忆上节课知识和本节课的讲解以及练习怎么做到合理的分布时间。我也在逐步的摸索。课前三分钟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把上节课的公式推导过程不看笔记本先自己写写。虽然我们一直在强调做作业前先复习,但是很多人做不到,结果就是作业做完了公式没记准。每讲完一个知识点马上跟上例题,觉得他们还是不会可以从练习中马上再找一个补充,不能一股脑讲完知识点再去做题。如果讲完所有知识点再去做题。学生们脑子就是一锅粥。二是学生的参与度。这方面我做的其实也是不太好,正在学习中。本周三下午去二南培训,我觉得收获挺大。专家提到提高参与度,一是要重视学生输出,每节课有计划的提问6-8名同学。另外就是增加学生课堂上的思维深度,有螺旋式进阶的问题设计。这方面我们组的刘峰娟做得特别好,每次听她的课,都觉得她的学生热情怎么这么高,她是怎么做到的。
三、课后反思
上完课之后,我会关注学生学的怎么样,根据学生的表现来判断自己的课上得好不好,来做教学反思。如果班里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上课非常积极,非常活跃地回答问题,课堂一直是跟着老师的教学思路走,对于基础知识,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也会做,那这一节课是上得非常成功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明显感觉到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吃力,不管怎么都带不动他们,一些基础知识学生都学混淆了,那这一节课基本上的就是非常糟糕的。如果这节课是成功的,我会想是哪个环节非常巧妙。如果糟糕,我会反思是哪些问题导致的,我下次上课要注意这些问题,以及下节课我要如何补救。
还有一点我觉得很重要。就是“亲其师信其道”,就是必须让学生认可自己,无论是人格魅力也好,业务能力也好。同样的内容,对于喜欢的老师和无感的老师接受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在暑假,刚毕业的学生给我发截图,有一个今年新高一的同学在栾中表白墙提问:米翠芳怎么样,凶不凶。底下一堆我的学生在回复:人不凶,很温柔,课讲的很好。作为一个老师,得到孩子们肯定的评价我觉得很幸福。
上一篇: 凝心聚力 聚智赋能 ——记高二1、2班任课组教研活动
下一篇: 参加二南培训心得体会 (宁红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