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北省首个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活动中,我校心理教师韩晓楠的案例《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高中心育工作实践探索与经验总结》荣获“阳光五月”河北省心理健康工作优秀案例(中小学组)三等奖。
此案例深入剖析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近年来,我校以积极心理学理念为核心抓手,从课程、活动、朋辈、家校、科研五大维度系统推进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心理成长护航体系。
心理课程方面,紧扣“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积极关系”三大主题,设计多元课堂形式,在教学中挖掘学生优势、强化积极体验;同时围绕开学、考试等关键节点开发系列心理班会,帮助学生调节情绪、树立信心,培育乐观稳定的心理品质。活动设计方面,我校以积极心理学“六大美德24项积极心理品质”为指引,通过心理漫画创意大赛锻炼学生创造力与审美力,通过心理征文比赛展现学生乐观友善等品质,还开展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演讲、手抄报大赛等,让学生在参与中发现自身优势、构建美德。朋辈互助方面,我校每班遴选1男1女两名心理委员,经心理教师定期培训后,承担同伴帮扶工作,既传递陪伴温暖又能很好地预防心理问题地发生。家校协同方面,我校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渗透心育理念,帮助家长更新教育理念;假期发起“帮妈妈做家务”“亲子书信”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家庭中获得理解与认可,筑牢积极情绪根基。科研赋能方面,先后完成《新课程背景下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生家庭教育方法探究》《高中学校基于正面管教理念的家长学校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两项市级课题,为心育工作提供专业支撑。
如今,我校已形成“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积极心育生态,切实以正向引导助力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提升与全面发展。未来,我校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探索创新,提升教育质量,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一篇: 我校学生荣获栾城区演讲比赛一等奖
下一篇: 我校学生获得栾城区演讲比赛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