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水”到渠成(孔德亚)
时间:2024-06-29 08:44:12 来源: 浏览:1181

 

各位老师好!去年赛课的经历让我收获颇丰,也让我对地理教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一、个人初备,找准关键,突破重点

我赛课的课题是“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联系”,该知识点在高考中具有重要地位,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应用能力;另外,它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河流、湖泊、地下水等多种水体,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地理知识体系所以我就前期准备了大量的工作,首先把整章的教材,教参通读三遍,把握其重难点,捋顺教学思路。另外把近5年的所有省市高考真题找出来,自己做一遍,发现水体相互联系的知识点在高考中频繁出现,且考查形式多样、综合性强。但难度不会太高。我的立意就是通过这堂课,让学生不仅掌握陆地水体间相互联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更能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集体研讨,形成初案

基于教学目标,虽然我个人认真备课了,但是最初的教学设计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在我们集体教研时石朴朴老师指出,案例的选择不够典型,无法全面涵盖知识点;郝丽霞老师说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不够自然,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谢云贤老师说课堂活动的设计缺乏明确的指向性,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根据我们地理组老师的意见我对教学设计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和优化,我力求创新,打破传统的复习课模式。以一条湖泊的变化为案例,即一条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首先探讨湖泊之变;再分析江湖之交;最后感悟湖泊之殇。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陆地水体间的相互联系。我们通过教研也确定了本堂课分为三部分:前测;探究任务;反思任务,这也是市教科所比较推崇的方法。

1、前测任务

首先这是一轮复习课,在高一二的时候学生已经学过,所以设置前测任务,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学生会的不需多讲,掌握不好的重点讲。给学生3分钟的时间足够完成前测任务。

2、探究任务

一条主线下引入三个情境。情境的选取全部来自历年高考真题。经过自己改编更适合目前的学情。在讲解陆地水体的类型、相互转化关系等基础知识时,我采用了图表结合的方式,将复杂的概念和关系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例如,通过绘制陆地水体相互联系示意图、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图等,帮助学生理解水体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

3课堂反思

在课程结束前,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框架,加深记忆。同时,布置一些具有拓展性和开放性的课后反思例:巴以冲突愈演愈烈,其中一个矛盾点就是水资源之争,所以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推测中东地区死海南北分裂的原因,并谈谈如何应对该问题。

、教学实中的得失

在赛课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关注学生的反应和表现,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方法。通过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氛围,较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然而,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小组的讨论不够深入,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时间把控上还不够精准,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更加注重对小组讨论的引导和监督,提前明确讨论的要求和任务;同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时间管理能力,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教研磨课的重要性

这次活动使我深刻体会到赛课离不开教研磨课这个重要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我得到了地理组老师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石朴朴老师在第一次试课时记录我需要改进的所有问题,并逐字逐句的提出修改意见。郝丽霞老师就教学方法的运用到教学环节的设计等方面,都提出了宝贵的建议。第二次试课结束后,对我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语速过快、提问不够精准、对学生的回答反馈不够及时等,提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谢云贤老师从时间的把控、教学节奏的掌握到课堂突发情况的给于应对策略

通过多次的教研磨课,我不断完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这种团队合作、共同进步的氛围,让我充满了动力和信心。可以说这次赛课就是我们地理组老师们智慧和经验的反馈这也得到参会老师的一致好评,也让我自己在教研磨课中不断提升增强了对教学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五、总结

通过这次高三地理赛课,我深刻体会到了精心准备、创新设计、关注学情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我也希望能够将这次赛课的经验与更多的老师分享交流,共同推动地理教学的发展。

最后,再次感谢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