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感恩沃土,传承星火(冯时婕)
时间:2025-10-28 07:44:58 来源: 浏览:67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在本次例会上发言。站在这,我的心情既激动又有点忐忑。激动的是能够向培养我的母校汇报两年来的成长,忐忑的是在座的各位老师中,有都是曾经教导过我、现在依然指引着我的前辈。作为仅有两年教龄的新教师,我深知自己的经验和见识都十分有限,今天的发言若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下面,我想围绕教学、教研、班级管理这几个方面,结合我的实践与思考,谈谈我的体会。

教学工作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是“知”到“行”的反复锤炼。刚站上讲台时我满怀理论知识的自信,但实际情况让我很快发现真正的教学远比想象中复杂。我深深地记得入职第一年的第一次公开课时精心准备了自认为内容翔实的教案,思路清晰的课件,但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却并不如预期。课后语文组的各位老师对我课上的情况做了认真地分析,悉心的指导。张伟卓老师一针见血的指出:“教学不是表演,不能追求形式的热闹,而是要踏踏实实地关注学生学会了多少。”这番话让我茅塞顿开。张继革老师的那句“你这节课到底要教给学生什么?”至今都是我在备课时反复提醒自己的一句话。入职第二年,我有幸投身于高三的教学工作。“四天一练”的高强度节奏,不仅是学生的战场,也是我的淬炼场。在东校区奋战的日子里,侯翠然老师总是倾囊相授,教会我如何从海量习题中精准把握学情、高效讲评;冯荣荣老师则像大姐姐一样,不仅在教学设计上给我点拨,更在我倍感压力时给我温暖的鼓励。在她们的悉心帮助下,我的教学能力实现了飞速的成长。像这样对我无私帮助的老师数不胜数,我非常幸运,能够加入这个温暖又强大的集体。

如果说教学是实践,那么教研就是让实践走向更深、更远的引擎。在教研活动中,我更像一块海绵,不断吸收着前辈们的经验智慧。范慧芳主任和韩华瑾主任对教材的深刻理解、朱丽娟组长对学情的精准把握、赵荣会老师和刘秀芳老师对教法的灵活运用,崔会芹老师和张继革老师对课堂的驾驭能力,都让我受益匪浅。除了前辈们的引领,同龄伙伴的并肩扶持也同样珍贵。和程健康老师一起讨论班级管理难题、分享学生进步的喜悦,让我们在互相鼓励中充满了前行的力量。还有凤玲、宇轩、玥含、江萍这些实习生小妹妹们,她们每次在教研前都精心筛选好每一道习题,及时整理好每一份资料,为我们高效开展教研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她们让我明白,在这个集体中,没有资历的深浅,只有共同追求教育理想的同行者。我很幸运,能够融入这样一个求真、务实、互助的教研集体。

作为新手班主任,班级管理是我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我的成长之路,就是一条不断的追问之路。从候课状态该如何提升,到上课纪律如何维持宿舍内务怎样细化要求跑操该如何加强问题一个接一个,琐碎又急迫,但每一位老师都给予了我最耐心、最细致的指导。们分享的每一个案例、每一种方法,都是我构建自己管理体系的基石。这条路很长,我仅仅迈出了第一步。但我无比庆幸,我不是一个人在摸索前行。我的身后,是整个栾中积淀多年的管理智慧和一群有温度有智慧有力量的导师。正是这种有问必答、有求必应的氛围,让我这个新手班主任心里有了底,脚下有了路。

回顾这两年的成长,我所有的成长与感悟,都离不开栾中这片沃土,离不开我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仁们。你们不仅在业务上指导我,更在思想上引领我。我很幸运,我的教育生涯始于我的母校我更感到一沉甸甸的责任。

最后,我想分享一件让我感觉特别温暖也特别有动力的小事。有一天,一个学生很认真地跟我说:老师,我觉得你比我们还富有激情,还像八九点钟的太阳。”这句话,让我感动了很久,也思考了很久。我想,可能这就是传承。从前,你们是我的光;如今,我愿努力成为学生们的微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