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们在寺上。寺上,与寺无关,寺上是一所学校,学校里有个三层的教学楼,三层的教学楼上有冶河镇的初一、初二、初三和栾中的18个高三毕业班。
寺上,虽说与寺无关,但每日的生活却像极了苦行僧的生活。学生们每日修行做功课,无论冬夏早上五点起床,晚上十一点才能睡下。两眼一睁,晨跑后是一个小时早读,已经读的嗓子哑了还不到早饭的时间。白天的正课一节接着一节,下午六点到十点还有三节的晚自习。十分钟的课间还有了提前三分钟候课延长两分钟整理。一节又一节,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埋头着,苦读着,刻苦着,努力着,追求着心中的梦。大概学生们唯一可以激情释放的就是三餐前的奔饭时刻,尽管每个班主任总是强调安全第一,但没有谁肯放慢奔跑的步伐,犹如百米冲刺,犹如万马奔腾,奔饭时刻,与性别无关,与性格无关,与成绩无关,奔饭----是寺上操场上的一道风景!寺上的老师们,何尝不是那普渡众生的人,没有朝九晚五,有的是朝五晚十一,没有八小时工作制,有的是全天制工作。从日出到日落,从月上柳梢到月满西楼,从新月如眉到满月如镜。他们守候着,期望着,付出着,奉献着,无论年老与年轻,无论贫穷与富有,无论疾病与健康,对学生不离不弃。从课上到课下,不仅传授着知识,更是呵护着陪伴着他们的学生,帮助他们渡过茫茫学海,到达胜利的彼岸。
寺上是一所学校,虽说与寺无关,但这里的环境却也是那般清幽与简陋。冬天,这里宁静简陋,呼呼的西北风穿透了北窗,怎一个“冷”字了得,春天来了,一切恢复了生机,漫天的杨絮飘飘扬扬,枝头的樱花如云似霞,天上的飞机也时常轰轰隆隆地徘徊回旋着,操场里的那一排小洋槐衬上瓦蓝瓦蓝的天空更是美不胜收,小池塘里还有那群游来游去的鱼。在这里,我们不用担心会不会毒跑道中毒,因为操场里是最原始的黄土地,这片黄土地晴天可以做操场,雨后便会成为一道风景----美丽的寺上湖。
那一年,我们在寺上。寺上的教室是最原生态的教室,木桌、木椅、缺了角的黑板,三尺讲台育桃李,一支粉笔写春秋。
那一年我们在寺上。那一年,通往寺上的路修了两次。学生每一次公休回家就像一次军事演习,校长是总指挥,老师们是前锋、中路和后援,每一次都把学生送到平坦的大路上,送到他们父母的手中。
那一年,我们在寺上,那一年我们在实现梦想的路上。寺上虽小,但也很美,无论春夏秋冬;寺上虽小,但它很让人怀念,那里有勤奋的学子,有敬业的老师,那里更有一种精神,一种栾中精神!
上一篇: 知易行难,行胜于言(杨 捷)
下一篇: 让青春之花绽放在最需要的地方(段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