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褪色,高三复课。最喜8+班,二十七位同学,室内疏旷干净,窗外绿杨一排。
绿杨恰在窗外,透明的纱窗,干净透亮的玻璃,偶尔斜睨也能捕捉满眼绿意。风摇晃时,硕大的杨叶翩翩作响,麻雀时鸣枝头。一次,老丁呼我:看,啄木鸟。果真,顶冠,黄底黑边,尖直喙,棕褐色,彩色羽衣,竟像一个彩色的字母“T”般附在树干上,细听,嘴在空心树干上有节奏地敲打,发出清脆的“笃笃”声。与杨树的“眼睛”混在一起。不了解,不细看,绝认不出。遂感慨老丁眼力好,见多识广。你看,这生活中的小确幸是需要爱的眼神、乐的心境和足足的人生经验啊。想这人生短暂而又漫长,短暂,是汲汲于学业、事业,忘记了时光,猛抬头,时光已过甚多;漫长,是碌碌于生活,疲惫于奔命,只为生存,时光便如钟表嘀嗒,难捱。
再瞧这绿色,尤其是绿意盈窗,满眼欢喜,心情舒畅,情绪也平稳下来。这绿色所带来的和平,平安与生机,被人津津乐道。
可是,最恼人的是这白如丝的絮,三月起飞,至今不止。窗纱外沾满,再从纱的缝隙钻进来。头顶电扇飞转,它也随之颠狂,无序乱舞,粘在面庞,钻进鼻孔,非得“喷嚏”而出,时常烦人。那滚在地上的就形成一团,一片。时人走过,带来一阵风,它又颠狂而晃,换了位置。有学生湿了墩布,拖;湿了抹布,擦。总还有“幸存者”粘附在不明处。偶尔掀起一阵风,又涌现。似乎,它一无是处,又铲除不尽。由是更加愤愤,尤其过敏者,戴上口罩,天益热,汗水、口气,都混在口罩里。免不得嘟囔几句国骂。
时人见杨絮,无奈而又愤愤。见水东流,遇地势低洼而顺其势,不免遇上棱石,激起浪花,圈出涟漪。人亦如此,铲除不尽的杨絮,消除不尽的烦恼,如镜水面泛起的波澜,换个心境,心事就可得淡然。忽视它,蔑视他,如阿Q般嘟囔几句,借外物之口罩之药物,保护自己。这时,自己最重要。
想我自己连续多年,带毕业班。真真是年年岁岁试卷不同,岁岁年年问题相似。课堂上,小A涣散的眼神,轻咳一声还未唤回;早读里,小B磕磕绊绊的背诵,就这一段文字已背诵两日了,只有他如此;小C月考作文就200字,痛下杀手,给他零分,总分43分,孩子,你可是要参加高考的呀,你,不急么?种种,各种,总能掀起心中狂澜,劝自己“世界如此美好,我岂能暴躁!”安静,沉思,去想办法。花时间,去盯他,去影响他,要相信假以时日,他亦不凡。这十七八岁的少年啊,正是少年不羁,思绪飘荡时,他想鲜衣怒马,仗剑走天涯。他求富贵显达,阅尽人家繁华。他无视星空下,手中的试卷和脑中的知识,它有自以为的人生和世界。你不可能尽铲除他那如杨絮般随时涌出的奇怪想法。你亦不可如古语“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耳提面命。你,我,只得重新修炼,闭关,修教育学、心理学、高考改革动向,去试着了解他,理解他,靠近他。
杨絮虽颠,风近雨来,气温更暖时,它会消尽;少年虽不羁,若发掘其兴趣,了解其性格,顺应其时代气息,也会平静。
忽然想起金庸先生借郭靖之口,写出: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们现在用来赞美新冠期间国士钟南山。而先生《倚天屠龙记》里九阳真经的口诀: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由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今日想起分外应景。这哪是武学秘诀呀,分明就是指人性的修为啊!禅理,这种心境实在是妙不可言!原以为很无聊的话,其实是一种无上心法,让你从纷繁杂芜的世事和波澜起伏的心态中,体悟到生活的真谛。
所以,我们且送他一程,达彼岸。
——写在2020年5月4日青年节
上一篇: 芍药花开,等君归来(乔粒满)
下一篇: 我的青芒初心(张艳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