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冯荣荣:高二语文组教研工作汇报
时间:2024-02-01 09:20:31 来源: 浏览:379

 

本学期在学校统一安排的学科组教研“四定”“五研”“六统一”的要求下,我们的教研工作可以说是已经一步步系统和规范起来了,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从开始规范教研工作,我就简单把备教材备练习备组员“三备”作为基本方向对教研工作进行了任务分配。我根据学科组老师们的特点,把握优势,扬长避短,把我们的十个人两两联合,分为五个备课小组,之后的教研开展就按照五组主备辅备依次轮流进行。

备教材任务时我们依据大单元教学任务安排,虽不是足够成熟,但是每单元的任务安排都以“单元研习任务”为指引,当我们不知道如何分割任务安排课时,弄不清考点定位时,不知道写作思维训练要点时,都会回归课本,回到单元研习任务,回到教学参考书去再研究。伟卓老师的市级优课备课、时婕老师的新入职教师汇报课,我们在教研时都注意到了大单元引领,将课文列入单元教学任务中去,从整体上把握,为这堂课定好位。在备教材过程中,我们发现欣蕊老师特别擅长从数不清的教学资源中找到最好的课件、视频、音频等资料,她经常会在找到好资源后第一时间共享给大家,还记得我们讲《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时,她发过来一个“名家讲诗词”的视频,非常有效地充实了我们的课堂。

备练习任务时,善于搜集训练题的时婕,高效而又精准,每次留给她任务她都是非常及时的完成任务,有次我下午五点半离校时,发现时婕骑车子又返回去了,我以为她是忘记什么东西了,就随口问她一声,结果她告诉我说她本来想回家呢,但是又觉得还是把我给她留的整理情境默写任务做完了再回去吧,我当时特别感动。还有程素芬老师,她总是非常及时的问咱们的习题是不是够用,要不要出套课堂巩固练习来夯实基础等等,绝对的出题组专家。

我们组还有逻辑思维缜密的理论型伟卓老师、落实工作扎实高效的实干先锋春梅老师、可以提出针对性很强问题的精专发展翠然老师、做事从容严谨一丝不苟的杨捷老师、什么高深问题都可以分析精准到位的专家级崔辉芹老师、一切高深问题都可以巧妙灵活深入浅出的刘秀芳老师。我们这个十人五组团队经过这一个学期的磨合与发展,已经可以高效有序地完成学校分配给的各项工作任务。

我还记得上次开考试分析会时,接到段校长所说的要制定好复习计划、有针对性地“选题重组试卷”等任务后,我们便立即根据组内成员具体情况,进行了细致分工,把信息类文本阅读专题分给杨捷韩欣蕊两位思维严谨的老师,把小说专题分给对题目把握到位的程素芬侯翠然老师,把诗歌鉴赏专题分给了专业水平高的崔辉芹老师和组题能力强的时婕老师,把两套仿真练习套题分给了伟卓春梅组以及我与刘秀芳老师组,因为伟卓春梅善于从大理论方向把握题目,所以她们出第二套仿真练习,而大家都觉得刘秀芳老师押题最厉害,所以出最后一套仿真练。

这个学期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圆满落下帷幕,而我们在教研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我们还在不断互相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反思,争取能够找到更多的上升空间。

十二月底,学校安排各科组长去市一中参加培训会,听专家讲座研究教研问题,我感觉那次培训收获很多,我借此把组内教研与所学到的内容进行了对照反思,并思考了我们今后教研发展的方向。在对照自查的过程中,我有些不成熟的个人想法,想说出来与大家探讨,我个人感觉有些方面是现阶段我们高二语文教研还欠缺的:

一、跨学科备课的必要性需求

高考学科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有很多题目都打破了学科界限,需要提升综合素质。尤其是题目要求情境设置篇幅越来越长,这个过程中语文学科的功用性体现的更加淋漓尽致,而我们的任务更是加重了。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汲取其他学科营养来滋养自己的学科还是个需要多多探索研究的方向。比方说我们这个学期选必上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教学中,全同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假言推理等等用到的很多都是数学中的概念,比方说我们讲假言推理,要清晰讲给学生,就借助了数学上的一些原理:满足大前提条件“如果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就等于斜边的平方”,小前提是“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就可以得出结论“这个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就等于斜边的平方”;还有“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我们在讲解“充分必要条件”时,运用的举例就是“如果三角形的三条边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长相等”是“等边三角形”的充分必要条件。语文与数学课程中的知识交叉点,让我们的语文教学不得不走出语文的圈子。所以,到底如何更好地做好跨学科备课呢?我们是否需要再深入研究?

二、备课注重大单元教学

培训过程中,河南省的教研员刘丽霞老师明确提出:要注意避免千年一案、千人一案,搞形式主义,或是杂烩拼盘,要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彰显优长,避开不足。我们组织的教研活动往往是在朝向统一性教学的,注重解决共性的问题,或偶有个性的问题得到解决,比方说上次听高一化学组教研活动,我感觉他们对前期工作的“反扫”或者叫“复盘”确实很好,对上周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个人反映,集体汇总,研究问题根源,明确应对措施,都是实实在在的,这样可以做到靶向用力,靶向解决问题。但是我们大家也看到了,这样的话这个教研活动进行下去一个半小时是远远不够的。而我们组同样也有一些知识的盲点、难点,解决这些问题也并没有局限于集体教研的时间,我们在高二语文群里,几乎哪个时间段都有可能展开教研,有时候一些问题直接就在微群里解决了,就像上次李校长给全体组长开会时说的那样,“群策群力,集体智慧的碰撞”胜过个人的单打独斗。我估计其他组也有许多这样的情况吧!上周仿真三考完之后,我们各自在家里就进行了微群教研,对于《兼爱》一文中是否存在举例论证,刘老师拍照《优化设计》,截图网上其他教学设计分析,最后决定到学校了再查看教学参考看是否有官方解答;然后我们又顺便教研了九省联考语文试卷命题特点以及对2024高考备考的建议等等。因此,我觉得我们需要的是压缩定时性集体教研,而在集体教研完后,留出足够的时间把这个“共性教研成果”消化吸收,然后依据学情、依据个人教学特长、依据自己对这次教的内容充分地进行个性化解读,形成适合自己和自己班里学生的教学设计,这样才能真正意义地上好一堂课。比方说,刘秀芳老师讲课总是深入浅出,旁征博引,链接许多生动事例,以保证足够吸引学生认真听讲;伟卓老师这边就是要加重剂量提升理性思维,给学生高层次思维方式的引领;等等。因此,我认为我们需要在同组教研之后,留给我们足够的个人消化、吸收、重组课程的时间。

三、老师上课需要留白,学会示弱

这是北京市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田成良老师分享的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他说用力过满,就容易挤压学生发挥成长的空间了,你用五六分力,就会给学生留出四五分发展创造的空间,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发展,课堂才更有效。他还举例说到,有时候有的老师讲课特别卖力,把自己累得半死,结果学生习惯了接受,不会了主动思考,学生的思维被老师教懒了,动不起来了,所以用尽全力讲课可能功效会适得其反。当然这不是说让老师们不好好备课,反而是要充分备课之后,进而有所取舍地调整自己的课堂,使学生有思维训练的空间。所以我们也的确是需要反思,自己的课堂上是否设置了问题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这是不是可以作为我们今后教研的重点方向去做。市一中的赵力津主任说他们做的是导学案,创设任务问题,在导学案设计这方面他们有专门的团队去做这件事情,而老师们教研重点也不在写教案上,而在对于导学案的具体操作应用上面。他们是要求教龄在三年以内,或者是没有带过高三的教师必须写教案,其他教师不做要求。教研时间是每周两次,一次一小时。对于导学案的设计,尤其是情境设置、任务设置才是训练学生的课堂精髓。如果想达到这个效果,最关键就是设置有效提问。那么我们学校是否可以有自己的研课专家组去推进这项工作呢?

四、要调整教学目标

我们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上。课本设置的课文篇目是训练思维能力的工具,以知识为载体,训练学生思维,所以得到知识点结论绝非唯一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呈现需要将抽象化的“了解、把握、掌握”替换为行动指令型的“举例、计算、运用”等。这是写在外的教学目标,而真正的落实是要在“教学过程”上下功夫,不是说得出结论了就完成任务了,而是要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会什么思维方式,培养什么思维习惯,结果反而不是那么重要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走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后发现前期学到的知识好像没有多少用得着用得上了,因为学习过程中培养的能力比知识本身更重要。所以这个问题的解决导向也依旧是课堂导学案的任务设置,情境问题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