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成功只给有准备的人
时间:2020-01-28 16:10:08 来源: 浏览:2665
韩彦郁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期中考试临近,相信不管对于刚进入高中学习的学弟学妹还是对刚确定选科的师兄师姐来说,这次考试都意义非凡。那如何学习才能取得比较好的学习效果呢?我们通过以下四个问题来探讨。  

    一、学习是否有捷径?
    付出很少的努力就能成功恐怕是每个人都梦寐以求的。但事实上特别灵验一学就会的学习秘诀肯定不可能有,因为如果真的有,也会因为大家趋之若鹜而变得拥堵不堪,捷径反而成了阻塞不通的道路。任何一个技能的磨练都需要我们花费一定的时间,不下狠功夫,一切都免谈。加拿大著名作家马尔科姆在《异类》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观点——即要把什么东西做好需要花费10000小时的时间进行练习。如果你现在的成就和你的预期不符,你首先要反思自己花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否足够,比如早操后是否立即投入学习、课间的前二后三分钟有没有充分利用,候餐候操候会的几分钟你有没有随身携带笔记,日积月累,你就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学习时间。在资质差别不大的群体中,你就多一分成功的保障。
    二、我每天的时间分明抓的很紧,但是学习成绩就是不理想。首先这并不违背马尔科姆的10000小时理论,因为你如何利用这10000小时将直接决定你的学习效果。如果你也陷入这种困境,你要自查自己是否是一个伪勤奋者。伪勤奋者具有哪些特征?
    第一,不注重技能提升,总是做一些简单重复的事情。例如,一道数学题你可能已经掌握了一种思维简单但过程繁琐的方法,当老师再讲解另外一种思维含量大但更高效的方法时,你内心抗拒新技能的学习。那这之后的练习都只是简单重复,对于技能的提升毫无用处。
    第二,做事情之前不认真思考,总是通过简单的试错方法盲目寻找答案。比如做选择题的时候习惯使用排除法选出正确答案。这种方法耗时长,效率极低。
    第三,不注重利用有限的时间解决95%的问题,而是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纠结5%的问题。如果我们把事情按照紧急程度和重要性两个维度来划分,所有的事情都可以分为紧急且重要、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也不重要和不紧急但重要四个象限。首先你需要将你每天的事情进行分类,尽量将那些与学习无关的不重要的事情的内容减少,从而缩短你在这类事情上花费的时间,而将主要精力放到重要的事情上。对于紧急且重要的事情来说,我们需要优先考虑并且立即行动,就像早晨要收数学作业但你发现自己还没写完,于是你不得不牺牲课余补作业;而紧急不重要的事情因为有时间上的紧迫性而具有迷惑性,会让我们误以为它很重要而花费了太多的时间,比如很多生活上的琐事;而对于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花费在聊天、打闹上的时间就应该严格控制;哪些事情属于不紧急且重要的事情呢?拿写作业来说,当晚各科老师留的作业本来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如果你没有合理分配时间导致临收作业还没有写完,那这些事就变成紧急且重要的事情了,而这会使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和危机当中,从而导致步调错乱。因而你和他的差距可能在于——你用95%地时间解决了太多不重要的事情,而重要地事情由于时间不足而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并且按部就班地落实到位。
    三、失败真的是成功之母吗?
    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你只需回忆一下你的周围是否存在这样的例子——三年的高中生涯里他一直是年级学困生,最后却考上了清华?一定没有。因为大的成功一定是孕育在无数个小的成功里,你只有成功了第一次,才更容易成功第二次、第三次,我们现在努力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避免失败,因此失败不是成功之母,成功才是成功之母。那失败是不是如洪水猛兽般可怕呢?如果我们可以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而提高下次成功的几率,让成功可重复,那么失败的体验就有价值。
    四、你是正在掰棒子的那只狗熊嘛?
    牛顿说: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人类文明发展到现在靠的是时间和空间上的积累。马尔科姆的10000小时的努力也是一个积累的效应,第二次的努力要最大限度的复用第一次努力的结果,而不是每一次都从头开始。及时记录、及时复习、重视积累,才能建构出个人宏大高效的知识金字塔。
    以上发言内容部分借鉴了吴军老师的《态度》《见识》《格局》三本书,有兴趣的师生可以参阅。我的演讲完毕,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