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冯荣荣: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时间:2025-08-30 09:48:18 来源: 浏览:118

 

一、把握高考动向,找准复习重心。

通过聆听专家讲座、研究高考试题,明确备考方向中最重要的三点:

1.强化教考衔接。2025年高考语文试题延续2024年特点,新课标I卷现代文阅读I的第5题引入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与阅读材料对比这种直接关联教材内容的试题设置,让教师和学生重视教材学习,避免轻教材、重刷题的现象。高考语文还注重教材中的学习任务,例如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有“学写文学短评”任务,高考通过相关情境化、创新性真题,引导师生在日常教学中落实这些任务,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这些启示我们:高考题与课本深度融合,复习中我们要重视教材中单元导语、课后学习提示、单元研习任务,做好课本复习。

2.创设情境化试题:名篇名句默写题推出为图画配古诗文的新题型,全国一卷以莲花为主题,全国二卷以山、水、舟构成画面。此类情境化设计,既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积累,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体现了考教衔接中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务必要把知识的掌握程度定位到“可以实践应用”的层级。

3.衔接学习任务:强化基础与思维考查: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高中课程标准命制试题,确保内容和深度符合标准,减少死记硬背和 “机械刷题”。像全国一卷阅读Ⅰ以种植入门技能为线索,采用问答形式,学生须在阅读理解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思维品质,这与教材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一致。

这启示我们复习中要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目的,完善必备知识,培养关键能力。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提升学科基本素养,开放思路,突破僵化的套路、死板的方法、机械的比照,要反术语、反套路,帮助学生走出题海,克服盲目的训练误区,做到有效积累与练习。

二、明确复习内容,制定实施计划。

(一)一轮复习

1.复习目标:

回归教材、不留死角,夯实基础(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规范书写与答题等)。

2.复习内容与思路:

2025年5月—2026年2月:大专题加教材内容复习梳理。

以大一轮复习资料《师说》为依托,复习各版块基础知识,同时渗透教材内容的梳理与整合。建立教材内容与考点、考题之间的联系。复习过程中根据课文及学习提示进行重点夯实,再结合考点要求链接高考,安排迁移性训练。复习过程中将课本任务群与考点相融合,将课本人文主题和作文训练相结合。

各版块复习内容及具体复习策略:

语用部分:

教材内容:

必修上: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

选必上: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

考点内容:

成语、语病、标点、语句衔接、语句补写、压缩与概括语段、修辞手法、句式变换仿用、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今年需要再加上图文转换考点。

复习时间:2025.8.4—2025.8.27(以网课为主)

复习策略:早读:读译背必修上下文言文篇目+优秀范文素材积累

上课:语用考点讲解、讲练结合、作业疑难点拨、归纳注意事项

作业:对点练习(课时作业+高考真题专练)

具体内容:

文言文阅读部分:

教材内容:共32篇

必修上:第六单元4篇《劝学》《师说》《赤壁赋》《登泰山记》

必修下:第一单元(5篇《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第五单元(2篇《谏逐客书》《与妻书》)第六单元(1篇《促织》)第八单元(4篇《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阿房宫赋》《六国论》)

选必上:第二单元6篇《论语》《大学之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老子》《五石之瓠》《兼爱》

选必中:第三单元4篇《屈原列传》《苏武传》《过秦论》《伶官传序》

选必下:第三单元6篇《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归去来兮辞》《种树郭橐驼传》《石钟山记》

考点内容:实词、虚词、句式、断句、文化常识、阅读简答

复习时间:(高二期末复习阶段)2025年5月——2025年7月 

(暑期)2025年8月—2025年10中旬(多轮重复、贯穿全部)

复习策略:

早读:读译背背诵篇目、读记文言知识点

上课:课前测试与抽查(篇篇过人人过)、作业疑难点拨、文言文的文章结构脉络梳理

作业:整理重难知识点、对点练习(课内阅读、课时作业、高考真题及模拟专题题型训练)

古诗鉴赏部分:

教材内容:共37首

必修上:第二单元(《芣苢》《插秧歌》)第三单元(8篇《短歌行》《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念奴娇》《永遇乐》《声声慢》)附加单元(4篇《静女》《涉江采芙蓉》《虞美人》《鹊桥仙》)

必修下:附加单元《登岳阳楼》《金陵怀古》《过洞庭》《游园》

选必上:附加单元《无衣》《春江花月夜》《将进酒》《江城子》

选必中:附加单元《燕歌行》《李凭箜篌引》《锦瑟》《书愤》

选必下:第一单元7篇《氓》《离骚》《孔雀东南飞》《蜀道难》《蜀相》《望海潮》《扬州慢》附加单元4《拟行路难》《客至》《登快阁》《临安春雨初霁》

考点内容: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与观点态度

复习时间:2025年10月下旬—2025年11月中旬(多轮重复、贯穿全部)

复习策略:

早读:读译背背诵篇目

上课:课前测试与抽查(篇篇过人人过)、诗歌、《读懂诗歌——表格》(五角度:解诗意、找意象、鉴手法、明情感、抓结构)分任务完成每篇诗歌解读,吃透课本古诗词。

作业:整理重难知识点、对点练习(课内阅读、课时作业、高考真题及模拟专题题型训练)

现代文部分:

教材内容:

1、信息类文本阅读:(共21篇)

必修上:第六单元4篇《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读书:目的和前提》《上图书馆》

必修下:第三单元4篇(《青蒿素》《一名物理学家》《中国建筑的特征》《说木叶》)第五单元2篇(《在人民报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选必上:第一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选必中:7篇第一单元《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人应当坚持正义》

选必下:3篇《自然选择的证明》《宇宙的边疆》《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2、 小说阅读:(共17篇)

必修上:第一单元《百合花》《哦,香雪》

必修下:第六单元《祝福》《林教头》《套中人》《变形记》

选必上:第一单元“回忆录”《长征胜利万岁》《大战中的插曲》

第三单元《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

选必中:第二单元《荷花淀》《小二黑结婚》《党费》

选必下:第二单元《阿Q正传》《边城》

3、整本书阅读:(2本)

必修上:第五单元《乡土中国》 必修下:第七单元《红楼梦》梳理重要内容及关键情节,主题思想,帮助学生以最高效率更好地把握全书涉及的知识点乃至考点。

4、散文阅读:(共8篇)

必修上:第七单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

选必中:第二单元《记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纪念》《包身工》

选必下:第二单元《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秦腔》

5、其他文体:(共18篇)

必修上:第二单元“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喜看稻菽》《心有一团火》《探界者钟扬》《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必修下:第二单元“戏剧”《窦娥冤》《雷雨》《哈姆莱特》

选必上:第一单元“消息、通讯”《别了,不列颠尼亚》《焦裕禄》《2020中国抗疫记》

选必中:第四单元“戏剧”《玩偶之家》“现代诗”《迷娘》《致大海》《自己之歌》《树和天空》

选必下:第二单元“现代诗”《大堰河》《再别康桥》“戏剧”《茶馆》

考点内容:

信息类(选择题命题陷阱、论点论据与论证知识)

小说(叙述艺术、情节构建艺术、环境描写、人物形象、结构表达艺术、特征宗旨)

散文(理解并赏析词句、主旨结构、句段作用、人物形象、表达技巧、内容要点)

复习时间:2025年11月下旬—2026年2月初(寒假)

复习策略:

上课:作业疑难点拨、对应知识点梳理(梳理文章结构、依据学习提示做好文章鉴赏)

作业:整理重难知识点、对点练习(课内阅读、课时作业、高考真题及模拟专题题型训练)

写作部分:

教材人文主题与写作指导:(共28个)

必修上:8个单元:青春的价值(学写诗)、劳动光荣(写人关注事例和细节、推荐书)、诗意人生(文学短评)、家乡文化生活(访谈、地方志、调查报告、建议书)、乡土中国(调查报告)、学习之道(议论要有针对性)、自然情怀(情景交融)、语言家园(语言札记)

必修下:8个单元:中华文明之光(阐述观点)、良知与悲悯(戏剧台本、观剧心得)、探索与发现(说明事理)、媒介素养(跨媒介表达)、报负与使命(演讲词)、观察与批判(叙事引人入胜)、不朽的红楼(综述)、责任与担当(如何论证)

选必上:4个单元:伟大的复兴(材料的积累与运用)、百家争鸣(审题与立意)、多样的文化(小小说)、逻辑思维(驳论文)

选必中:4个单元:理论的价值、苦难与新生(深化理性思考)、历史的现场(人物短评、驳论文)、丰富的心灵(申论)

选必下:4个单元:诗的国度(鉴赏文章)、时代镜像(语言的锤炼)、至情至性(说真话、抒真情)、求真求实(文章修改)

考点内容:审题立意、结构、语言

复习时间:大作文每周一篇(主题序列化、素材全覆盖)、素材每周早读一次读背

复习策略:讲解序列化,长与短结合(即整篇、分段与组句训练相结合)文与纲结合(成篇训练与拟提纲相结合),读与写结合(读课文如驳论文《拿来主义》、读时文《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练与评改结合(练规范、练技巧,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3.习题策略:强调精选,变多练为巧练。

选题:一周至少一套完整卷练习,课内文本巧练,高考题、模拟题精选。

讲解:根据学生答题情况、选择典型,以学生为主体,复盘做题思路,归纳做题得与失。

(二)二轮复习

1.复习目标:

重难微专题复习、对准考向、提升关键能力。系统化细微化构建体系,注重前后知识的综合,做到融会贯通。

复习思路:

2026年2月底—2026年4月中旬:二轮微专题复习阶段。

设置难点复习专题比如文学类文本、语言文字运用、整本书阅读、逻辑(市教科所考得多)、小作文(短视频脚本、摘要、综述、申论)等,借助近三年高考典型例题,让学生明白各专题的考查内容、考查形式、考查难度、考查频率等。

2.复习策略:

(1)摸底策略:

每个任务群复习之前,用针对性试题对学生摸底。备课教研前,做好练后数据分析,总结学生问题。发现学生的共性问题,明确复习的重点,备课教研时共同明确复习目标和教学方法。

(2)教学策略

以任务群为单元梳理,串线织网,建立起知识树。引导学生侧重知识间的联系,挑战综合性更强、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试题,深入理解。对重难问题对症下药,专项提升。

(三)三轮复习:

1.复习目标:

强化考练、查漏补缺、针对练习、提升应试技巧

2.复习思路:

2026年4月中旬——高考前:强化训练与巩固阶段。

精选试题,一周两考,查漏补缺,提升做题技能。培养学生阅卷能力和讲评试卷能力,复盘做题思路、强调答题规范。引导学生回归课本、回归笔记、梳理错题。

3.复习策略:做套卷+改错+整理反思+内化背诵。

1)强化训练策略:

精心选题、限时规范、全批全改(3次以上学生流水作业阅卷机会)、出分公示。

2)整理策略:

改卷:将小题分标在答题卡对应题目上

选择题在试卷对应该题干与选项旁边写出自己当时做此题时怎么想的,为什么出错,哪一点没想到或者想错了,认真分析失分原因。

主观题在答题卡上改:认真比对自己答案和正确答案,红笔补出自己没有的点或术语或文本分析,尤其是自己扣分比较多的题目。

语文整理本:不剪切试卷,可注明试卷出处,可按照试卷整理,也可按照题型整理。(双色笔,重在写分析)

①整理选择题典型错误。(不用面面俱到,只整理自己收获或启发最大的)

②整理规律题型。如表达效果题型的答题角度等

③整理创新题型:认真透彻地审题,找到突破口

④整理知识短板题型:专题强化,突破短板

⑤整理简单出错问题:如情境默写,细究出错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⑥整理审题出错的题型:明确出错类型,各个击破。

⑦整理文言文重点字词:如一词多义,多词一意,知识系统化。

3)内化策略:

内化于心,以应万变。

语文知识点细、多、杂,高考题越来越灵活,越来越反套路,综合性越来越强。但是,无论高考题如何创新,夯基础、勤积累、练思维总是主线。因此,心有目标、稳扎稳打、夯基提能,真正提升了语文能力,必定可以在万方磨砺中淬炼出真金。

 

新高二语文组年度教研工作总结:从流程到实效

乔粒满

 

各位伙伴,接手语文组长这一年,我最大的感悟是:教研不是玄学,而是‘一群人帮一群人教得更好’的手艺活。 今天不聊大道理,就用大白话复盘:我们怎么做的?收获啥?踩了哪些坑?明年怎么干得更顺? 

第一部分对教研的“三点朴素认识”(8分钟)

1. 教研是“挖井工程”

“单打独斗像拎桶打水,忙却解不了渴。教研是合力挖口深井——比如研究《红楼梦》教学,刘秀芳老师挖‘人物关系图’,冯卓老师挖‘诗词隐喻’,焦素苓老师挖‘当代价值’,凑起来就是一整套活水方案,省力又高效。”

2. 教研要“带着问题来”

“空谈理论像吃药不治病。我们锁定两类真问题:

· 学生痛点(如议论文论证像拼乐高,缺逻辑框架)

· 教师卡点(如《乡土中国》概念讲不透)

问题越具体,教研越有解。

3. 流程是“教研的骨架”

“零散讨论像打游击,流程标准化才能打阵地战。下面重点说我们的‘教研四步法’。”

第二部分教研流程详解(15分钟)

步骤1:集体备课——聚焦“三备”

环节操作要点案例(以《屈原列传》为例)

备目标撕掉教参标签,用学生话术表述“学完此文,学生能用证据反驳‘屈原愚忠论’”

备问题设计课堂主问题链基础:司马迁如何写屈原之死?→ 提升:屈原不死会改变历史吗?

备支架提供思维工具发放“历史人物评价坐标图”(横轴时代局限/纵轴精神价值)

“关键动作:主备人提前3天发草案,会上只讨论争议点,避免泛泛而谈。”

  步骤2:课堂实战——推行“观察量表”

“听课不再是‘捧场’,而是带着任务侦察:

·课堂活动设置(如“80%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 记录卡壳点(如学生混淆“称”与“谥”的涵义)

用数据代替感觉,问题一目了然。

步骤3:评课复盘——紧扣“三问”

“评课拒绝客套话,直击要害:

1. 目标是否达成?(看学生作品)

2. 设计哪里可优化?(对比预设与生成)

3. 资源能否复用?(课件/习题立刻共享)

例:牛兴红老师《祝福》课,原设计‘分析鲁镇环境’,复盘发现学生更困惑‘祥林嫂反抗了吗’,果断调整下节课重点。”

步骤4:成果固化——建立“资源银行”

“散会≠结束!每月整理:

· 精品资源包(如《议论文论证结构工具箱》)

· 错题锦囊(高频病句类型+矫正训练)

存在共享网盘,随用随取,拒绝重复劳动。

第三部分教研得失清单(10分钟)

✅ 得——摸到门道的3件事

1. 问题驱动见实效

“集中火力攻‘作文论证乏力’:拆解概念界定→证据筛选→逻辑衔接,学生二模作文二类文比例升15%。”

1. 年轻教师加速跑

“青蓝工程‘一课三研’:新教师赵雅涵同一篇《登高》设计→试讲→优化→再讲,三个月拿下校级优质课。”

1. 数据意识初养成

“用‘文言实词掌握率统计表’替代‘学生基础差’的抱怨,精准锁定前10个高频失分词重点突破。”

——亟待破局的3个坑

1. 时间杀手:事务性讨论

“进度核对、考试安排挤占30%教研时间,需设‘行政事务10分钟快闪环节’。”

1. 深度不足:回避争议

“对‘整本书阅读评价标准’分歧大,却草草表决通过,导致执行走样。”

→ 改进:设立‘争议议题专项研讨周’

1. 闭环断裂:有始无终

“《红楼梦》专题教研产出‘人物关系扑克牌’,但仅2个班试用,未推广评估。”

→ 改进:责任到人跟踪成果落地(如“月考题”由我9月前完成全校测试报告)

第四部分新学年流程升级(5分钟)

流程优化三把刀

1. “快慢结合”排期

· 快教研(每周30分钟):习题精选、进度微调

· 慢教研(每月半日):专题攻坚(如10月专攻“论述类文本读不懂”)

1. “线上接力”备课

主备人微信群发初案→ 48小时批注建议 → 线下聚焦核心争议

1. “微成果”强制输出

每次教研必须产出:1份修订课件/1套分层习题/1个教学锦囊,杜绝空谈

结语:回归初心(2分钟)

“说到底,教研不是组长作业,而是给老师减负、给学生加分的集体智慧。流程是船,问题是桨,学生成长才是彼岸。

明年目标很简单:让咱们的教研会——

· 少点‘被迫营业’,多点‘抢话筒发言’

· 少些‘纸上神功’,多些‘课堂真招’

这条路,咱们一起趟得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