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潜心钻研,精准备考
1.明确高考新课程标准及要求
2.统计高频考点,总结命题规律
3.掌握新高考生物试题命制特点
现结合25年适应性考试和部分省近五年高考题,谈谈新高考试题特点:
1.试题考查的内容紧扣教材
2.注重以文本材料、图表、图形等形式考查学生获取信息、知识迁移的能力且形式多、难度大
3.遗传题的考查更加综合,从早期的侧重遗传概率计算向多元化考查转变,更重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
4.重视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设问形式丰富多样
5.强调创新能力与高阶思维的考查
6.注重新教材新内容的考查
二、备考总复习全程规划及要求
一轮复习:抓基础
时间:2025年5月中旬-1月初(6个半月)
要求:课标为导向、回归课本、知识点全面覆盖(黑体字、旁栏、思考、习题)
方式:考点基础过关(基础知识填空+基础高考真题)考后百分练
目的:学生学会(查漏补缺) 学生会学(反思发问) 学生会讲(能力提升)
二轮:抓提高
时间:2026年1月初-4月底(约2个半月)
要求:构建知识网络、形成解题能力
方式:真题(专题卷+综合卷)+构建思维导图 +考后百分练
三轮:抓实战
时间:2026年4月中-5月底(1个半月)
要求:重点常考题型、微专题培优(提升能力) 保温考
方式:各省市真题模拟试卷+百分练+微专题
6月初(6天): 回归课本、错题本、查漏补缺
三、备考策略及实操
1.备考策略——高效背诵
2.备考策略——回归教材,注重基础强化
3.备考策略——突破实验题
4.备考策略——突破语言表达作答
5.备考策略——突破信息题
6.备考策略——高效课堂
四、如何与高三学生相处——先有父母心,再做教书人!
1.目标引导与规划
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目标,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分阶段落实目标,避免因短期波动影响学习节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既要珍惜时间,又要学会在学习中保持平和心态,避免过度焦虑。
2.心理疏导与支持
关注学生考试后的心理变化,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帮助学生调整心态,正确看待成绩起伏。
3.学习方法指导
强调“抬起头来学习”,鼓励学生适时向老师、同学学习,注重知识的系统梳理和解题方法的总结。指导学生合理安排作业和复习时间,学会“取舍”,提高学习效率。
4.个性化培优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如学困生:构建薄弱环节的思维导图;临界生鼓励其课上解习题;优秀生鼓励其根据错题本出题,鼓励促其均衡发展,整体提升。
张瑞姿
一、每周组内教研活动流程
我们每周教研活动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四定、五研、六统一的标准,围绕教学实际需求展开,具体流程如下:
1.提前安排,明确分工
为了确保每一次集体备课的质量,至少提前一周分配好下周教研的具体任务及主备人,以保证有充足的准备时间,由组内成员轮流负责。主备人在备课时,根据备课内容,研究课标,确定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确定教学方法。在教研活动之前,把自己搜集的比较好的课件、自己书写的教案分享到群里,大家一起参考。
2.主备人说课
教研时,说课的时候的重点就在说教学过程。主备人会详细介绍教学过程,从本节课如何导入、重难点的解决策略、知识点讲到什么程度,需要补充哪些内容、学生需要补充哪些笔记等方面详细介绍自己的授课思路。
3.团队合作,修改优化
大家集体讨论研究,结合自己教学实际交流经验,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提出改进意见。在教研活动结束之后,我们在按照自己的授课思路把教案、课件进行修改,在上课之前,再把自己修改后的教案、用到的课件发到群里,形成最终的定稿,整合出一套更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案,大家可以相互借鉴。
在教研以及教学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以课本为主,课件为辅的原则。有的新课可能不用课件,有的新课比如有丝分裂过程、减数分裂过程、基因的表达等不好理解的地方会引入几张幻灯片,便于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理解。
再就是习题,千变万化,一题多解。每位老师都会根据自己班的正答率和学生层次确定是学生讨论还是自己讲。遗传题的解题步骤是繁琐的,稍有粗心得数就会出错,所以一开始我们自己在黑板上详细的、准确的写出遗传图解,传授如何遗传图解判断显隐性,判断基因的位置,并准确写出基因型,便于学生清楚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研得失总结
在日常教研工作中,主要收获就是我们可以共同成长进步,教学水平整体提升。通过每周的主题研讨和经验分享,组内新老教师互补优势。老教师的丰富经验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教学节奏,新教师的创新思路也为老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使得全组教师的教学设计更科学、教学方法更灵活。
当然,教学中,也会存在一些困惑。比如上学期必修二这本书刚开始定的期中五县联考时间是4月23号左右,范围是第一章至第三章。后来由于双休调整,考试前大概两周左右正定通知考试范围调整至第三章第二节考到DNA的结构,第三节DNA的复制第四节基因通常是有遗传效应的片段就不考了,可想而知,咱们的教学进度比其他学校要快很多。那时候的感觉就是讲新课就讲不了题,讲题就讲不了新课。所以当时就非常纠结是停下脚步夯实学生前面的基础,还是继续讲新课?当时有两周的复习时间,我们教研的时候觉得两周复习时间太长,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期末考试,还是决定把第三节、第四节一块讲了,最后给学生留了一周的复习时间。通过这件事,就感受到考试范围是可能会发生变化的,不要一味的赶进度,要及时的和其他学校交流沟通。
接下来,由于赶教学进度,5月份年级没有安排月考,月考时间定在6月12、13号,考试范围就是必修二一本书,学生没有复习,月考直接做了上一届石家庄期末考试试题,结果可想而知,对老师和学生打击也都挺大。但这未必是一件坏事,我们及时讨论期末备考策略,原则就是抓基础、重落实。除了做保定、邯郸、邢台等各地期末试题,还给学生准备了孟德尔遗传定律 、伴性遗传、减数分裂、基因表达、遗传变异这几个专题的每日一题,抽出3-5天就练习一个专题,在考试之前还把学生专题中易错点进行了归类整理、错题再错。因为生物时间本身就少,今年的感觉更少,以前一周还有两个15到20分钟的小测,后来忘了什么时候小测变成周五下午第三节课,这个时间形同虚设,学生一放假就没有测了,所以一定要注重试题的选择。
总之,高一生物组的教研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既有收获也有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继续发扬优势,改进不足,努力提升教研质量,为提高教学水平贡献更大的力量。感谢大家的聆听,欢迎各位提出宝贵意见!
上一篇: 乔立颜: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
下一篇: 郭文礼:2026年高三历史复习备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