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号下午教师节大会后,我接到范慧芳主任通知,做15分钟的分享,谈一谈2023年9月到2024年6月这一学年度的工作情况。我想,那就以本年度《教师报》教师节主题来命名我的分享:《提灯引路,沐光而行》。为学生提灯,照亮学生的前行路;为学生引路,让学生的青春不迷茫,坚持我的教育梦想,追光而行。
可能是去年我所带的高三13、14班语文在9月摸底、10月五县联考、1月质检一、3月质检二、4月质检三,5次考试同类选科第一,我成为众多获得本年度优秀教师荣誉中的一员。作为第一类分享者,我将从课前、课堂上和课后三个角度谈一谈我的一年。
一、课前:组内统一教研,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
二、课堂上:课前3分钟预备铃响起,检查高考60篇背诵;课上40分钟,15分钟教师讲解概念和语文知识点,10分钟师生一起讨论研究出做题方法、做题步骤,10分钟课堂限时练习高考真题或者高考模拟题,5分钟师生一起总结本节课课堂内容。
三、课后:批阅作业、盯早读、晚辅导。
其实,我们学校的教研和课堂教学操纵步骤,非常成熟了。我们语文组的课堂节奏应该都是如此的。所以,很惭愧,我的分享并没有特别高明之处。仔细想一想,也许以下是我个人执行和心态上的一些特点吧。
第一点,“独行快,众行久”。
独自一人走路,可能暂时走得快,但是能量有限。只有与同事同志同行,才能走得久。从2013年开始我一直在寺上高三,十年整了,中间2021年回来本部带高二,高考前夕还被调到圆梦高三。十年,高三,高考,我记得每一道语文高考题,我做过几乎所有的高考模拟题,看到题干,我能快速说出答案;办公室我的电脑上有所有高考语文专题的教案和课件;教高三,我可以不带一轮复习书,说出对应的知识点,“无他,唯熟而已。”可是,高考教考衔接、情境化以来,迫切需要钻研新教材,高中语文5册69课,每一篇课文中找出对应高考考点,再联系高考真题,我一个人绝对做不来。幸亏有我们的集体教研和统一备课,岳红香组长分配任务,我们两两分组,有人筛选课文信息,有人筛选高考试题,有人找对应的高考模拟题。这一年走得忙碌而充实。累,但特别有成就感。独行快,众行久,集体教研和统一备课给我们提供了发展自己的平台。
第二点,“六面镜子”。
人民论坛有一篇美文叫《人生需要六面镜子》,说的特别好,我想这六面镜子也可以用在语文教学中。
1.望远镜:登高才能望远,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站得高的时候,看到远处众山渺小,人自然而然产生万丈豪情,刹那间有了前进的动力,有着规划未来的心智。
2.放大镜:放大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理想,放大我们自己的胸怀。
3.墨镜:看淡人世,有一颗足够淡然的心。
4.哈哈镜:难得糊涂,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
5.平面镜: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人也就获得了自然与本真。
6.显微镜:看到细节,做好细节,做一名生活的观察者。
(一)看见学生。
观察两位同学的桌面,左边凌乱随意,右边整齐,有条理。哪个好?我想说都好。左边孩子自由随意,思维活跃,善于接受新知识,她爱迟到,不守时,尝尝制定计划,却常常完不成计划,因为她会说,事情总在变化啊;右边孩子做事情有计划,喜欢完成计划,完成计划,让他有成就感,不喜欢有变化。所以,面对这样不同的孩子,我们得用不同的方法来指导。左边孩子新授课时表现积极,可以课堂多提问她;右边孩子如果学习态度好,习题课时多提问,他会把一道题按步骤清晰写下来,我们还可以帮助右边小孩制定每日计划,完成后打对钩,表扬他。左边小孩要求她对知识点做思维导图,找到她知识盲点,指导提醒。
(二)看见同事。
我觉得我看作业很多了,回头看到同组的张蕾老师,蹲在办公室地上看作业;我觉得我检查学生背诵够勤了,你看冯卓老师课间还在办公室抽查学生背诵;我觉得我早读盯班够认真了,赵杰老师盯班时学生音量震破房顶;我觉得我晚自习坐在教室里,够认真了,张静娴老师带学生在走廊个别辅导;我觉得自己很努力培优了,看牛兴红老师培优硕果累累。大家为工作,都很拼,成绩都很好。怎么办?“卷起来”,赶着学她们的一切优点。
讲课前,先把文本中每一个字词音义分析透彻,再去给学生讲。——2005年邵仁菊老师说。
让学生活动起来,课堂主动讨论展示。——2006年范慧芳老师说。
高中得有新授课和习题课,习题课的讲解同样重要。——2013年段俊芳老师说。
你得说,得教育,让学生心服口服,这是咱们得责任。——2019年贾建文老师说。
前年,跟张双杰老师同教复习班,整体成绩很不理想,很失落,“努力干吧,万一出个宝呢?”果真,赵澍捷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敢想敢干。“语文130,超过实验班。”冷旭阳老师这几句,激励众多普通班的孩子,敢想敢干。
(三)看见自己。
专心参与编书著书,书本出版时成就满满;用心把教学经验和思考转化成论文,专业杂志刊登后,成就满满;带领学生认真作文,好文好段,复印成潦草简约的小册子时,成就满满;认真编写试题,试卷呈现后,成就满满……
你看,试着做一条贪吃蛇,看见同事,看见师傅,看见领导,观察他们工作中的优点,赶着学她们的一切优点。
天下大事必做于细。注重细节,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细中见精,事情也就成了。
上一篇: 化学组教研总结 (冀红霞)
下一篇: 虽缓终达 (韩彦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