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教育路上的温暖同行 ——一次评优课参赛的成长启示(王凡)
时间:2025-06-27 16:25:49 来源: 浏览:76

 

我的市评优课参赛之旅,是一段充满挑战却又收获满满的旅程这段备赛经历让我充分体会到什么是精益求精的坚持,什么是团队协作的力量。

 一、初遇挑战:从忐忑到坚定

去年12月11日我抽到了参赛课题两个小女孩的加拿大火车旅行”,要求以这个素材为基础,指导学生撰写一篇旅行日志。我的第一反应是忐忑:如何让生活在中国的中生理解并写好这样一篇充满异域风情的旅行日志?

这个课题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首先,学生对加拿大地理文化了解有限;其次,旅行日志这种文体需要学生具备观察力和表达力;最重要的是,如何在40分钟的课堂里,既完成知识传授,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团队智慧:碰撞出创意的火花

幸运的是,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当天下午,我们教研组的老师们就聚集在办公室,展开了一场热烈的头脑风暴。刘老师兴奋地举着高考蓝皮书提议:我们可以结合'丝绸之路花园',既教写作又弘扬中国文化!我还和建肖老师约定好帮助设计旅行路线。建肖老师说,咱们国家的铁路线四通八达,包你满意。

听着同事们充满创意的建议,我的思路渐渐打开。但作为班主任,我又不得不考虑现实因素:日常教学任务、班级管理工作,还有仅剩的备赛时间因为周五(20日)学生要离校进行学考,所以我要在19日准备好第一次磨课。最终,在吴老师的建议下,我选择了一个相对稳妥的方案:按照教参的基本流程,在关键环节稍作创新。

三、试讲反思:从挫折到突破

在团队的通力合作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视频制作、路线设计、板书准备等一系列工作。12月19日,当我满怀信心地走进试讲课堂时,现实却给了我一记当头棒喝。整堂课虽然完整流畅,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学生们虽然配合,但眼神中缺少了那种发现新知的兴奋光芒。

课后研讨时,我沮丧地发现:这堂课太过常规,缺乏亮点。就在大家热烈讨论时,一个更大胆的想法突然在我脑海中闪现:何不彻底重构这节课?以如何写好旅行日志为主线,用我自己真实的旅行经历作为教学素材?

距离正式比赛只剩四天,推翻重来谈何容易这个想法让我立即陷入了新的焦虑:教案要重写,课件要重做,所有的教学环节都要重新设计……

四、温暖相助:团队的力量

就在我犹豫不决时,我收到了最温暖的礼物——段校长和孟主任贴心地调整了我的监考安排,给了我两天宝贵的备课时间。这短短48小时,成为了整个备赛过程的转折点。

白天,我独自在完善课件;晚上,团队在微信群展开热烈讨论,常常持续到深夜。欢霞老师甚至在晚上十点还赶到我家帮忙修改教案,而她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在等待妈妈;返校那天李景老师特意从家里赶来,帮我完善最后的输出环节;茹宁则现学了文印设备的操作,确保所有材料万无一失……

最令我感动的是比赛前一天晚上。当我们为导入环节的设计绞尽脑汁时,吴老师突然灵机一动:把你的旅行照片发到朋友圈!梦雅立即心领神会,扮演起我的加拿大朋友互动留言。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创意,最终成为了课堂上最出彩的环节。

五、赛场绽放:教育的真谛

12月24日,比赛当天。当我站在讲台上,看着学生们因为朋友圈导入环节而露出的会心微笑,当课堂因为真实的旅行情境而焕发出勃勃生机时,我突然明白:这绝不是我一个人的胜利。

回程的路上,那些温暖的画面不断在我脑海中浮现:刘老师埋头制作视频的专注身影,亚楠熬夜设计的中国心·世界眼教学环节,琳茹陪我参赛在课堂上鼓励的微笑,还有每一次思维碰撞时,我们不约而同喊出就是这样!的默契瞬间……

这一刻,我真正领悟到:一堂优质课的价值,不在于行云流水的完美表演,而在于能否激发学生真实的成长;教育最美的模样,正是我们始终如一的携手同行。

六、感悟与启示

这段参赛经历带给我的,远不止一堂获奖的优质课。它让我深刻认识到:

第一,教育创新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从稳妥方案到大胆重构,这个过程中既有专业判断,也有教育勇气的体现。

第二,团队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支撑。没有同事们的无私帮助,就不可能有最后的成功。

第三,教育的真谛在于激发学生的真实体验。当课堂与生活相连,学习就自然发生了。

最后,我想说:在教育这条充满挑战的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探索者,也都是同行者。感谢你们,让我在这段旅程中遇见了更好的自己,也遇见了教育最动人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