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生物组的故事(崔欣)
时间:2025-03-21 09:47:01 来源: 浏览:30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由我来讲一讲我们高二生物组的故事。之所以称它为故事,是因为我们组每一个人都扮演不同且重要的角色。

故事的第一章我把它命名为遇见知己2023年的8月份我成为了新一轮的高一生物组长,也是当时高一唯一的生物老师。整个生物办公室只有我一人。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睹物思人。有一句话说的很好,如果你每天想一件好事,那它会很快实现的。就在不久后的一天王主任踩着五彩祥云来到我们办公室,终于为我带来了一位同伴--殷玲霞老师。我俩可以说是一见如故,聊了很多很多。通过不断地接触,我发现我们无论在教学理念上,还是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在对高考方向的理解上都有很多相同之处。所以我们随时随地就会因为某个问题开始我们的探讨,继而引发一连串的问题和对解决方案的构想。给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周日上午上完课后,我站在殷玲霞老师的工位边上,我们从10点聊到了将近11点。我们组的教研模式和教学风格也是像这样,在我们不断探讨和摸索中初步形成。在这个过程中,随后来到的冯倩倩、冯红欣、刘熠凡、张云科四位老师同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故事的第二章我把它命名为一台发电机我觉着用这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组冯倩倩老师,实至名归。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后,有的老师因为1分、2分的差距心情低落,冯倩倩老师豪言壮志地说到:“没事,咱们的目标应该是期中考试,把鹿泉和正定干下去”话糙理不糙,她的发言像火花塞点火,瞬间引爆所有人的工作激情,把我们整个组紧紧的团结在了一起她的存在本身就是能量枢纽,像发电机一样将个人能力转化为集体动能。

故事的第三章我把它命名为成长与提升刘熠凡和冯红欣两位老师就像初升的太阳,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为我们组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在教研过程中,虽然经验不足,但是她们的超周备课,总会准备一堆问题引发我们对新课的深入思考不断学习和努力中她们逐渐成熟:找到方向,逐渐站稳脚跟备课中存在的疑惑诱发了他们的思考与求知欲,同时也驱动了我的成长。因为为了能够准确地回答她们的问题,我要求我自己提前把每一节课内容的前因后果,重难点是什么,需要强调什么,需要有哪些拓展知识和相关信息弄明白。我还要优化教学设计,时刻准备着她们的推门听课。她们成长了,我的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同时胆子也变大了,脸皮也变厚了。
    故事的第四章我把它命名为完美。进入高二因为工作需要王浩然老师加入了我们队伍中。他的到来为我们这一束花配上了绿叶。他的细心和认真使我们教研更加完善和细化,他不仅给我们带来新的高考建议和复习方法,还给我们带来了欢乐,他每次一出场就是喜剧,一开口就是小品,让我们忙碌的日子里有“轻松时刻”。

我们在教学和教研的探索过程中充满了忙碌,存在过疑惑,也经历了瓶颈,但是我们始终没有放弃。在观摩学习了九个学科组教研后,我们取长补短,形成了我们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研模式。课堂上我们要求必须板书本节课重点知识框架,用红笔标注注意事项。PPT只是辅助:只有我们为学生设置的问题和实验视频,或者图片和动画。教研时我们重点探讨为了加快进度,学生需要预习什么?为了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本原理、概念和科学方法,我们课堂上需要设置哪些问题串?每一个问题如何呈现有助于学生思考回答?还有习题中哪些可以做,哪些不需要做?我们常常是各抒己见,有的老师讲到激动处飞奔到讲台上,在黑板上画图写板书。让我这个组长自叹不如。

前两天我与魏骞老师讨论双休问题。如果真要双休的话,高考会怎么变?他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以前学生是用固有的知识解决固定的问题,只要做题多了就能多拿分。将来会要求学生用固有的知识和学到的科学方法来解决未知的问题,如此才能选拔出创新型人才。听了他的话,我就陷入了思考:未知问题会是什么问题?他会考哪些科学方法?我们应该怎样教才能让学生掌握这些科学方法?科学方法和未知问题又形成怎样的情境来考查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今后我们又应如何选题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和研究。

总之,教师的成长是一个持续学习与不断反思的过程,而团队协作在这个过程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当我们汇聚在一起,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攻克教学中的难题时,我们促进了个人的职业发展让我们继续秉持这种团结互助的精神,在教育之路上携手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