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教研的学习者、参与者和受益者(吕晓丽)
时间:2025-03-07 08:16:06 来源: 浏览:293

很荣幸能代表高一政治组向大家汇报我们上学期教研教学工作的得与失,也特别感谢领导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总结反思的机会,如有不当之处,请各位同事批评指正。

一、观摩学习,水涨船高

记得第一次观摩集体教研,相比传统备课,生物组井然有序、群策群力、焕然一新的教研面貌让我眼前一亮!当时段校长讲到集体备课要贯穿教研的每一个环节,初备环节也应该体现集体的智慧,于是就有了我们组教研活动的2.0版:初备由单人备课改为备课小组,主备人说课、辅备人说题。分组情况如下:一二三组“师徒”结对备课,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辅导一位实习老师。次巧静老师专业功底深厚,依然保持学习热情,上课知识拓展更是信手拈来,学生喜欢,老师也爱听;尹佳凤老师,对新教材有一轮完整的教学经验,我们组的进度担当,同时熟知课程的重难点,学生的知识盲点、易错点,是我们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的给力保障。四组强强联合,吴娴老师是我们组的集大成者,教学管理,两手抓,两手都很硬;李冰老师上课旁征博引,风趣幽默,同时还是我们组的技术担当,一键归类,一键转化,一键生成,比AI还AI。

月考之后观摩数学组教研活动,他们团结高效,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细致入微。我们讲评课模版采用的是高二政治组刘晓华老师的教研成果,经过这次学习,又升级了3.0版:阅卷时截图保存典型答案用于讲评,学生从答卷人变身阅卷人,参与积极性提高。

接下来是观摩语文组教研,内容充实、环节紧凑,尤其是评课环节,带着任务听课,不同角度评课,学识与真诚同在,方法与智慧共存。后来和范主任交流,她还耐心的给我分析了为什么这样评课以及这样评课的好处,于是又有了我们组教研活动的4.0版:把听课任务分解,真听、真评,打通高效听评课的“最后一公里”。我们组的听课担当——三位实习老师,勤奋好学,有课必听,上学期是我们听课和被听课最多的一个学期,及时评课,十分必要。      

期末复习前还观摩了物理组教研,他们利用上一届数据对近三年期末卷,分层教学,精准施策,又一次刷新了我对期末备考的认知。另外,期末备考培训会上冀红霞老师深耕教研的执着和求真的热情令人敬佩,化学组科学务实的备考策略为我们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导学卷的研制、选题方法以及知识落实的途径等等,受益匪浅。

每一次观摩活动召开,李校长以及分管校长、主任们的次次到场,场场点评总结,让我们看到了学校对集体教研的重视,也更加坚定了对集体教研的信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各位优秀教研组毫无保留的展示,张主任每个关键节点召开的组长会,既凝心聚力,又为各科出谋划策,同组每一位老师的倾囊相授、无私分享,就像范主任说的,我们是被集体的正能量裹挟着进步。水涨所以船高,所以才有我们教研活动的不断升级迭代,才有期末成绩的齐头并进。

二、总结反思,正视问题

当然成绩不能掩盖问题,我们还存着很多不足,比如成果保存做的还不够。其实每次观摩学习,都有收获,我们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和探索,比如带着任务听课、带着问题备课、带着目标上课等,但最终没有形成文字资料,规范化、制度化;还有我们组三位实习老师的验收课,孟主任、韩主任全程听课指导,大道至简,当时孟主任提到的“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一语中的,在时间紧、备考任务艰巨的情况下,意义重大。我们不应局限于某节公开课,应该着眼于整本书,以学科大概念为统领,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遗憾的是没有坚持做下去。除此之外,新高考背景下,我们还面临很多困难和也有很多困惑。比如怎样把课标要求拆分为每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复习课如何创设情境,怎么更好的转化教研成果,以研促教,如何完善学生评价,兼顾过程性和结果性,以评促学等等。有句话说的好: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教无定法,学无止境。

三、理论引领,启智润心

在一次观摩教研活动时,李校长对学校教研工作提出两点希望,我很受启发,今天也分享给大家。李校长讲到:要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这让我想起了《小王子》中的一段话,大意是:如果你想造一艘船,先不要雇人去收集木头,也不要给他们分配任何任务,你要先去激发他们对海洋的渴望。只有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才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是新课标新高考对学生的要求,同时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不能只做知识的传递者,更要提高自己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解决真问题。如果说激发学生兴趣,打动学生的心是一节好课的天花板,那么李校长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够到天花板的路径那就是他讲到的另外一点:集体教研要突出学术氛围,提升理论水平。厚积才能薄发,深入才能浅出。集体备课让我们走得更远,我相信有了专业理论指导的集体备课,会让我们飞得更高。

回望过去,短短半年时间,我们高一政治组已经从学校集体备课制度的学习者,成为参与者,更是受益者;展望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指导实践,知行合一,争做集体备课的贡献者。最后愿我们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借学校水涨船高之势,以理论之光引领教研实践,用教研之果打动学生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