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轮复习目标
1.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全面、深入的理解和灵活运用
2.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升解题方法与技巧
3.提升审题、表达、解题规范等应试实战能力
二、指导思想
1.研究新课标、新教材、新教参、新高考评价体系,研究学情,教法。
2.重视课本、调控难度、全面细致、滴水不漏 。
3.勤研高考试题,明确高考方向,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4.选择基于学情的试题,有的放矢;教师跳入题海、学生跳出题海。
三、课堂模式
复习课:大单元法、用好教材
教师:
(1)深入研究教材:全面深入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挖掘到位。
(2)敢于超越教材: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化教材,与时俱进补充更新教材相关内容,把教材“用活”。
(3)正确使用教材:除正文外也要重视做一做、科学漫步,拓展学习,STSE等
学生:
1.学生看课本做课后习题和章末AB卷
2.把知识点以题目的形式再现,学生先做后批改,暴露学生知识点的盲区和误区把知识点梳理提升为能力训练。
3.学生对照错误自行纠错, 然后教师依据错误的情况以及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进行精讲,提高课堂效率。起到巩固知识、深化知识、提升能力的作用。
4.归纳方法、模型、总结规律。
5.勤归纳总结、进行知识梳理:每一单元学生自己画
习题课模式
1.学生先做后改,课前发答案,先让学生自查自纠,小组讨论,把要评讲的问题降到最少;
2.课上用好表扬和批评,通报做题情况,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地位。
3.按题型出错率多少顺序讲评。老师 先评出学生错误所在和错误原因,然后再讲正确的思路、方法、步骤。
4.用变式和拓展,夯实知识盲点和误区达到提升能力的目的。
5.把做错的题目改正过来,尤其是计算题要按照答案标准重新整理。 做到“全过关,零错误”。
6.抓规范答题培养好习惯。
四、一轮复习对学生要求
1.认真阅读课本,务必做到有用,不浪费时间
2.课堂展示要积极、表述或板书要清楚
3.提高做题速度,必须算完、算对
4.提纲、限时练必须当天改完
米翠芳
一、教研流程
首先教研的分类主要分为日常教研和考前教研。教研现在是一周两研,物理是分为周一上午和周五下午,时长都是一个半小时。
首先要提前准备,提前一周定好公开课人员,公开课题目和主备人及准备主题,全组都提前各自备课。主备人教研时说课,辅备人进行补充。教学进度大概定好。教研时再细致讨论。
周一日常教研一共有四项,第一项是本周讲公开课的老师进行说课,主要是讲教学流程,重点怎么讲难点怎么突破,然后大家进行分析讨论补充完善。第二项是集体备课。主备人是上一周提前定好的组别。两个人一起备课,在教研时说教学过程,以及课后作业。哪些题重点讲,哪些题删减。第三项统一本周教学进度,作业和小测安排,分层处理。第四项错题总结,讨论哪些题需要进行错题总结,重新印刷。周五日常教研主要任务是两项,第一项评课,大家对本周公开课进行点评,一项优点,两项缺点。第二项主要是讨论周末安排。讲课和练习怎么分配,哪些题需要重点讲。
考前教研在考前两周开始,考前主要教研三个点,根据时间确定复习方向,如果时间充足是章节复习加综合练习,如果时间紧张是模块练习加综合练习。第二点确定复习资料,主要是课本课后题和步步高章末卷。第三点实验复习。考前把所有考试实验,统一印刷做一遍。重点实验选4、5道,非重点两三道即可。尤其不要眼高手低,只选难题,简单题更容易得分。
二、日常教研活动工作的“得”
我们做的比较好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教研时重视课本,尤其是章末题目,以及课后习题,及课本实验。二教研时重视实验,尤其重视基础题目。三是学习效果改善明显并且在期末考试时有所体现。
三、日常教研活动工作的“失”
我们做的不足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教研需要更加细致,不能流程化,每一点尽量做到极致。二是以教研带动教学力度不够。我们还需要加大备课力度和广度,调整好作业的量和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加强尖子辅导。
上一篇: 王丽杰:高三英语复习计划
下一篇: 乔立颜:高三化学一轮复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