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高一数学教研(孟翠娟)
时间:2024-09-01 18:07:26 来源: 浏览:874

数学学科是纯粹的理科,我们重点教研讲什么与怎样讲的问题,也就是如何研究试题,如何选择试题,如何讲解试题的问题。

我们现阶段的教研活动大概是这样的流程,一、提前分工,超周备课二、轮流做主备人说课三、集体教研讨论,反复修改教案统一教案目标重难点,最后达成优化教案。下面我来就这几个环节具体展开谈一谈。

第一点先说时间分配。开学之初,年级王艳红主任找到我,跟我说,数学是主科,而且难度大,年级考虑到如果高一、二打不好基础,高三很难提成绩,所以年级决定把周一到周五下午540~63070时间安排成数学测验。我们组的人员讨论70分钟时间的使用,如何安排才能使效率最大。组里老师们都积极踊跃献计献策,经过讨论我们最终达成一致意见,把70分钟时间分成两部分,前40分钟用于完成当天教学内容的巩固,主要使用学校统一征订的《优化设计及配套的《课后训练》。后30分种时间用于限时训练,限时训练多以试卷形式呈现。

第二点说研究试题与选择试题。《优化设计和《课后训练》上哪些题和当天课上教学内容匹度高,更具有代表性,这就需要老师们提前把练习册上的所有题做过并归纳分类,老师们只有跳进题海,学生们才能跳出题型。经过老师们的精挑细选,留给学生们的练习题代表性高,覆盖知识点广,学生们的收获大。对于《优化设计和《课后训练》上的试题,我们又进行了分层,有人做例题及随堂练习,有人需要把例题及变式训练、易错辨析全部完成,这样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吃饱,各有收获。

限时训练所涉及的内容又分两类:第一类新知的题型补充,我们都知道,学习其实是把课本先学厚,后学薄的一个过程。数学的学习同样,以课本为基础又要补充大量知识点,补充的知识点的巩固在限时训练的试卷体现,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班型较多,学生差异明显,我们在限时训练找题时进行分层,或用基础练,或用基础练及提升练,或用基础+提升+培优练,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吃饱。第二类错题反扫,我们组老师们两天一个周期,把学生们在优化设计,课后训练,及限时训练中出错率高的试题收集打包发给指定老师。指定老师就把这些问题在接下来的限时训练中再出现,让学生们再做再巩固。如果出错率高的问题属于一类问题,我们会再安排老师出专题反扫。例如期中考试之前,张晓艳老师做的基本不习求最值专练反扫,郝卓老师做的充分必要条件应用专练饭反扫,韩丽媛名师做的含参一元二次不等式专题及扫,及张双杰老师做的期中考试综合主题反扫对我们期中考试都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按照这个模式我们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发现效果很好,能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又能及时把学生的问题解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不少麻烦,像我刚刚说的我们高一数学组有8个班主,班主任事情比较多,我们组老教师就把限时训练的内容找好。打字,排版,印刷,搬题全靠给我们组的新教师了静静、晓雨、嘉琪、吕博。这四位新老师分工协作,每天都能及时地把限时训练送到学生手里,正是有了我们高一数学组所有老师的团结协证,辛苦付出,我们的成绩才会有进步。

第三点如何讲题。精挑细选的试题能充分体现知识的重难点,学生通过这些试题可以高效的掌握重难点知识,同时也能暴露出学生问题。对于能反映学生问题的试题如何讲解是教研的另一个内容。通常我们根据正答率将试题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正答率在百分之四十到百分之七十的试题。我们主要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来解决。让学生交流各自的解题思路,互帮互助把问题解决。而正答率在百分之四十以下的试题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在教研时我们会把学生的错误答题过程集中到一块分析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再有针对性的去讨论解决的方法,找出问题的最优解法,再统一按最有解法去讲解。

总之,一路走来,虽然我们遇到过不少困难,但在学校年级的支持下以及我们同组老师的齐心努力下,我们都把问题一一解决。看到学生的成长,就是再苦再累,我们都感觉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我坚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数学组的成绩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