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2023—2024学年里,高一物理组努力贯彻和落实学校发布的《学科组教研活动流程》中的指导思想和要求措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教研模式。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教研的几个重要方面:“四定五研六统一”。“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课题、定中心发言人;“五研”:研究高考、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六统一”:统一教学目标及要求、统一教学重点及难点、统一教学方法及训练途径、统一教学进度及梯度、统一作业及练习、统一教案。形式上的固化可能使教研组的教研更加规律,也更加方便学校的检查,但教研最核心的目的还是研究怎样教学更能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学有所得。又因为文理科的学科差异,还有教学进度的限制,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认为形式可以保留,但情景加任务式的教学设计现阶段不适合栾中的学生,因为第一课下没有时间让学生充分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第二没有老师的手把手指导加板演,绝大多数的学生遇到问题都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去考虑,如何规范地去解答,第三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模仿加练习,先做到认识题目或题型,然后进一步去巩固和提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对该类型的题目形成自己的解题模式或叫思维定式,然后再联系已有的其他知识去探究其他的解题思路,拓宽自己的解题能力,这一模式还是较为适用的。所以我们就将教研的重点放在精讲精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一、教研流程如下:1.组长制定周计划,明确分工,提前一周通知到备课小组。2.备课小组完成三个课时的导学案、教案、课后作业、小测等,以备下次教研时在组内分享和供大家探讨。3.小组备课的初始教案集体进行研讨,其他组员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完善补充,形成定案。4.不同层次的班级可以在定案的基础上,可以根据所教学生的程度加减题目,更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5.教后及时反思,在下一次教研活动上可以对课堂反馈进行记录,并对原来的教案进行补充说明,也可以为后面学生的习题课提供一手信息。
二、物理组教研活动和以往相比进步的方面:
1.教研时间有保证且很充足;
2.老师们的重视度提高了;
3.老师们通过教研活动弥补了个人教学中的不足;
4.教研形式模式化,更方便操作。
三、本学科教研活动有待提高的方面:
1.教研前的准备时间短缺,准备的内容还有不丰满的地方。
2.没有成型的新授课和习题课的教案模版,不方便组员的操作。
3.新授课的导学案和教案的生成耗费教师大量的精力,生成的教案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反馈和修改,在今后教研活动中应重点解决这一问题。
四、教研的最终目标如何实现:
1.如何实现教研活动与课堂的衔接。
首先,从教研时间安排方面来说,物理组的(周课时数以班级为单位,第一学期是四个,第二学期增加为五个)教研时间安排在周一上午、周三上午、周五下午。因此我们利用周一上午的时间教研周三、周四的教学内容。利用周三的教研时间教研周五周六周日的教学内容,利用周五的教研时间教研周一和周二的教学内容。
其次,从教研内容和形式来说,(1)每周的周三明确下一周的教学任务,对学期初期的教学计划进行微调。(2)提前一周安排下一周各课时的主备人和辅备人。(3)以《优化设计》等教辅资料的知识梳理等内容为导学案,对其每节新授课的知识梳理、任务引领和课堂练习进行增减和补充。(4)主备人在规定的时间将初步生成的导学案和教案的纸质版印发给组员,组员经过浏览加注意见和建议,并在教研活动是进行交流,对导学案和教案进行优化。(5)课后的反馈主要以听评课的形式进行。备课的预期能不能在授课的过程中实现,需要任课老师在课堂上进行检验,同时对于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来说在学习中的困难点会有所不同,不同的老师在授课时的侧重点也会有自己的把握。所以通过听评课将教案再一次进行优化是必要的一个环节。
2.课堂上如何坚持问题导向,如何创设情境。
一节新授课至少有一个重点,我们就以重点知识为核心,从生产生活、科学技术、体育运动、军工军事等方面,寻找与知识相契合的情境,从而在情境中去设置问题,并将问题梯度化,分层设问的形式设计问题串儿,使学生逐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认识、理解,进而进行简单地应用。
3.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物理这个学科来说,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学生的建模能力和应用相关规律和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首先说建模能力,物理中的建模就是将具体的问题情境进行抽象,从情境中找出要解决的问题属于哪一类物理模型,有怎样的物理规律。然后就是要从解决这一模型对应的物理公式和方法入手,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
上一篇: 高一数学教研(孟翠娟)
下一篇: 历史学科组大教研发言稿 (郭文礼)